幾個人都眼巴巴的看著謝翱,想聽其下文,可他卻賣起了關子,喝口酒,又吃了口魚,這才言道“當年半山先生約東坡先生一起填詞賦詩,便托東坡先生代買幾條武昌魚以酒助興,其欣然答應,上魚攤揀大的鳊魚買了幾條。”
“這東坡先生就是個饕餮轉世,走哪吃哪,決計不會如朕一般不識真假”趙昺邀大家一同舉箸吃魚。
在前世他就知道蘇軾這貨不僅文采飛揚,而且覺得是個標準的吃貨,可其政治上站錯了隊,導致仕途坎坷,北從南貶到北,又從北貶到南,連瓊州都沒放過。但其心態好,走到哪都能設法尋到美味,滿足口腹之欲,什么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酒等等。以致后世開飯店的都愿意借其點名氣,扯上點兒關系,以致在民間其吃名比詩名還大。而半山先生就是王安石,其是個工作狂,對生活品質要求不高,所以趙昺斷定是蘇東坡能識真假武昌魚。
“陛下這次卻猜錯了,是半山先生。”謝翱笑笑言道。
“哦,這到奇了”趙昺也笑了,將魚刺吐到渣盤中道。
“半山先生當時見東坡先生買來的魚直搖頭,稱其中有假。東坡先生卻迷惑不解,等魚蒸好后,便與此法驗證,直到最后一條魚的魚刺扔進清水后,只見水中連翻出了三個油花,才稱此魚是真。陛下請看,這兩條魚的刺投入水中后才泛起數個油花,臣才以此斷定魚皆是真的。”謝翱輕笑著言道。
“嗯,朕明白了,半山先生還是個有心之人。”趙昺聽罷點點頭道,他知道武昌魚之所以好吃,除了肉質細嫩外,還脂肪豐厚為其它的魚所不及,熟了以后才會那么多油花,其正是利用武昌魚這個特點分辨真假的。
“文相、皋羽,今日得陛下賜宴,背對大江,面對敵城數萬雄兵,似有當年諸葛孔明與周郎巡江赤壁運籌帷幄,大敗曹兵之意。我們當此也效古人同飲一杯”謝枋得舉杯道。
“陛下”見趙昺也端起杯子,文天祥知道小皇帝向來不飲酒的,關心地道。
“今日高興,朕小酌一杯無妨”趙昺擺手道。
四個人在這大江之上面對強敵吃魚喝酒竟然別有一番滋味,尤其是趙昺眼見城上敵軍虎視眈眈,卻不敢派兵相擾,心中居然升起了股豪情,不知不覺居然連飲了數杯。他起初以為這紹酒是釀造酒,未經過蒸餾,度數不會太高,可他再次失算了。一者自己年齡尚小,二者這么多年從未喝過酒,再者沒有料到這老酒后勁兒十足,竟有了些醉意。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謝枋得喝了也不少,席間吟唱起蘇軾的大作,而趙昺居然不顧身份以箸敲擊隨聲附和。
“陛下最喜哪一句”唱畢,謝枋得飲口酒問道。
“當然是談笑間,檣擼灰飛煙滅。此句最是讓人豪情倍增,其它多了些書生意氣,卻少了男人陽剛之氣”趙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