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原來此物便是水碓磨”趙昺摸摸下巴言道。他想起前世在網絡上的一場爭論,就是關于祖沖之發明的水碓磨是否與千里船有關。
“是啊,官家此物甚是機巧,來日咱們可以去看一看”王德跟隨小皇帝這么多年,自然清楚其喜歡什么,笑著說道。
“王德,你回趟宮里,讓匠作坊的工匠做一臺水碓磨的模型,在將工作室中的物件搬到這里來。”趙昺卻有自己的心思,想到了一個可以打發時間的目標,扭頭對王德說道。
“官家,太后有懿旨,沒有詔命不得擅自回宮,再說楊統領看守甚嚴,想出去也不容易啊”王德面露難色道。
“笨蛋,那你便讓其傳信,這些東西明日我便要,讓他看著辦”趙昺罵道,然后轉身便走。
第二天早晨,果然如趙昺所言,楊世隆親自將他所要的東西送到寢宮,還一個勁兒的賠罪。稱昨日太后已經狠狠的責罵過他了,訓斥其不懂自己的心意,讓他好生照顧小皇帝,卻怎敢對陛下無理。同時表示只要陛下不下島要什么東西,想要接見誰盡管吩咐,絕不敢違命。
趙昺自然不會因此與其計較,他的心思已經不再這里了。現在誰都清楚車船之所以一定比普通木槳戰船快。第一是從人體肌肉力量的角度分析。有句俗語,就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從腿部與臂部力量的不同,就可知車船一定比槳船快。第二是從物理做功效率來看,車船的明輪槳葉是連續運動,效率高,而木槳劃水時間歇運動,效率低。
故從理論上講,同樣數量、同等體格的水手,分別以槳、明輪來驅動同一噸位的船只,在同一水域航行,明輪車船的速度基本上是槳船的兩倍。當然實際操作中的情況會因其他因素而改變,但可以肯定的是,車船的最高速度理所應該比最快的槳船高。
車船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很早,至少在南北朝時期已經得以普遍應用。而就在這個時期突然了一種叫千里船的蒙沖戰船,爭論也就此開始。趙昺當然知道古代船只的動力源只有風帆、人力,動力推進工具也就是槳、櫓、水車明輪等。但從“千里船”的名字來推斷,這種高速船只很可能應用了一種新的動力源或者新的動力推進方式。
由于千里船沒有實物和圖片留存,而據史籍記載可知是內河戰船。趙昺他們據此判定因為內河與近海戰船需要很高的機動性,不能受風向和水流太大的影響,所以風帆不是戰船首要的動力源。而手握槳、櫓的做功效率,從物理學角度講,已經沒有多大的改進空間。所以從當時的歷史條件出發他們判斷可能改進的地方,就是增加一種高效的原動力或者比當下戰船的水車更好的明輪推進裝置。
對于這種新型高速戰船的突然出現,由于史料的缺失,后人們便不知道是誰發明的,便有了很多猜測,以為是祖沖之發明的。可后世人皆知道其是個數學家,計算出了圓周率,以為這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一下導致了不小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