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隨即與江鉦就攻取重慶,重建山城的戰略進行進一步商討。從隊伍的組建,兵員的選拔及武器配備、輜重的轉運、采取的戰術都進行了細致的分析。而后又對編練俚軍進行商談,可采用按部族分隊的方式編組,但是一定要以漢軍為主導。與此同時要加大對逃至境內的俚族各部落加以武裝,再遣回參與爭斗,以加劇廣西地區的動亂,避免出現一支獨大的部族產生。
對大理的爭奪,卻不僅牽涉到如何用兵,還會涉及祖宗家法的限制,以及對羈縻政策的重新修定。這還需要時間來商定,而趙昺不用問這將又是一場爭斗,激烈程度不亞于于一場戰爭。所以盡管心里著急,但仍要靜下心來與他們磨嘴皮子,當下只能兩條腿走路,兩手準備。
趙昺心里清楚現在朝中有些臣僚對于自己太過關心,唯恐他出錯,只要是自己提出的建議都要反復掂量、商討,若想通過且的折騰呢所以他要江鉦將今日所談的內容,盡快以其的名義整理上奏,最好是與眾將聯名。如此不但可以引起中書的重視,自己也好借機說話促成此事。
江鉦出身官宦世家,對官場爭斗自幼耳染目睹,自然清楚其中的道道兒,點點頭應了。不過他也由此感覺到陛下在朝中情況此時并非那么好,很可能有人暗中擎肘,欲控制及削減其權,使得小皇帝不得不另辟蹊徑來達到目的。
“陛下,是不是朝中有人對用兵多有微詞”江鉦還是忍不住問道。
他作為大宋亡國和復興的見證者,當然明白勝敗之間的轉折正是在小皇帝繼位之后,行朝從弱到強皆是出自于其的統籌和謀劃,否則不會有今日之大好局面。當然小皇帝對江家也是不薄,自己是鎮守一方的大員,兄長此次又登堂入相,位列宰執,延續了江家榮耀。如此于公于私,江家都與小皇帝結為了共同體,是一損皆損的局面,其的敗落就是江家的末日。
“呵呵,這沒有什么稀奇,任何事情總會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朕不若從前恣意倒是有些”趙昺輕笑著道。
“陛下,這些人真是忘了本,若非當年陛下力挽狂瀾,哪里會有重回江南之日。當下剛剛過上幾日舒坦日子,便又要尋釁,真是可惡”江鉦攥攥拳頭道。
“江都帥不必動氣,朕并不厭惡有不同意見,畢竟每個人的經歷和見識不同,畢竟龍生九子還各有所好,而朕也是個人,非是圣賢,有人提點也非壞事。今日江都帥的一席話,便助朕解決了苦思難解之題”趙昺擺擺手道。
“陛下心胸非臣所及,但有人膽敢犯上,臣不惜身死也要將其鉦言道。
“江都帥的心意朕十分感激”趙昺拱手相謝,轉而又言道,“當前我朝第一要務便是驅逐韃虜,復我中原,只要有助于完成此務者,朕亦可以容忍,甚至讓權。但無論是誰只是為了個人,或是某個集團的私利,不論是誰,朕都要將之驅逐出朝”
“陛下英明,臣即便在千里之外,旦有所召定領兵清君側。”江鉦施禮道。
“陛下,陳尚書和莊主事奉詔前來,請求覲見”這時王德進來稟告道。
“陛下,臣先行告退”江鉦聽了急忙起身施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