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日起,內藏庫有多少銀錢切不可向外泄露一字,否則分文都將不保,那些外臣會變著法兒的將庫中的錢掏空的,切記”趙昺正色地言道。可心中卻也是一動,暗道自己怎么變得如此好色,居然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調戲小姑娘,但轉而又想到,明明都是自己的老婆,摸摸又有何妨呢
“臣妾明白了”雷妍趕緊施禮道。
“近日,莊主事會協助你,將內藏庫的錢財兌換成金銀,而此后各種花銷要多用銅幣和鹽鈔,減少金銀的流出”趙昺又叮囑道。
“臣妾遵諭”
“好,宮中的事情自家人清楚就好,萬不可隨意說了出去,否則便是麻煩,甚至是禍根”趙昺抬手讓其面禮道。
“說了這許多,官家若是想偷偷溜出宮去,咱們還是沒有辦法啊”王妤卻在一旁不合時宜的皺著眉頭道,他還沒有忘記這碼事情。
“好辦自今日起,咱們姐妹每日到致遠堂輪值,時時盯住官家,看其還如何偷跑。”陳淑板起臉言道,可她話一出口,便看到眾姐妹們一個個面色緋紅,也忽然意識到了什么,臉也唰的紅了
趙昺的身體中雖然藏了一個大叔的靈魂,在男女方面卻還有著少男的情懷,而眾女也皆是青春年華,過去雖然都居于宮中,卻也少有走動,又懼于宮中規矩,彼此間還是有些疏遠。可在發現小皇帝并非議事時那樣呆板和兇惡,而是一個大大的老好人后,也漸漸放下矜持,一同欺負起他來,再不如從前那樣相敬如賓,連吳曦也不時揶揄他幾句。
與眾女笑鬧番后,趙昺覺的這才有些家的氛圍,讓人感到輕松,而非如上朝一般的嚴肅。這時有小黃門稟告外邊業已布置完畢,請陛下和諸位娘娘移駕四面亭。他們出的屋來,外邊下起了牛毛細雨,大家沿著廊道來的亭子。這里曾是高宗趙構在湖上賞舞之處,面積自然不會小,周圍已經掛起了帷幔,地上亦鋪好了毯子,又鋪了席子,上面擺放著蒲團,擺上了矮幾,放著些果子和小吃。
亭中微風習習,帶來絲絲清涼,讓人覺得十分愜意,大家圍幾而坐,趙昺坐在上首,六女依身份高低分座左右。而此時一時仲春,天氣回暖,早已換上了單衣,左擁右抱之下居然讓他有些心猿意馬,定力大減。但好歹沒有忘了今日還有正事,吳曦家學淵源,眾人推她先講。
吳曦也未多做推辭,她先問了幾個問題,便明白了小皇帝對科舉制度的了解,只是處于一知半解的水平,對于細節所知不多,捋捋思緒從制度的建立開始講起。
宋初沿五代舊制,分進士科及諸科,科舉考試也是“朝代更易”,不廢科舉,宋朝建立的次月,即建隆元年二月,舉行首次科舉考試,仍依五代舊制,每年舉行一次,自開寶七年權停“貢舉”后,間年舉行一次“貢舉”,漸成慣例。取進士,亦無定數,大體與后周時相當。不定期地錄取“諸科”,人數通常也多于同科進士人數,即所謂“國初,諸科取人亦多于進士,蓋亦承五季之敝云”。
太宗年始命將進士及第者“定其優劣為三等”,這是首次將進士分為三等。又提高了進士入仕的寄祿官及差遣職務第一等為將作監丞,第二等為大理評事,并通判諸州,同出身以下免選,注初等幕職判司簿尉。實際是將所有進士分為三等,一、二等為進士及第,三等為同進士出身。雍熙二年又將考試合格的進士、諸科各分為三等,淳化三年,再分進士為五等,一、二、三等賜進士及第,四、五等賜進士出身。
景德四年,朝廷頒布考試進士新格,完全以考試成績定錄取及等級的標準。大中祥符四年再頒布親試進士條制,制定一系列規定,并定出五個等級的標準。天圣五年,始分進士為六等,第一等五名,第二等稱第一甲,第六等為第五甲,進士分甲自此始。
后又演變為五等,第一等即是第一甲。后又定第一、二甲為進士及第,第三甲為進士出身,第四、五甲為同進士出身,后曾改第五甲為同學究出身。孝宗時改為第一、二甲為進士及第,第三、四甲為進士出身,第五甲為同進士出身。
“這劃等與分甲是一個意思,都是為了授官時予以區分”趙昺聽到這里點點頭道,一副原來如此的樣子。
“官家,原來以為是何意呢”吳曦卻是一愣,皇帝居然連這些基本的東西都不知道,驚詫地問道。
“朕初時只當是榜單的不同,并未多問。況且在瓊州開科時,那些士子水平實在太低,胡亂點取了幾個授官,連狀元和榜眼都沒有設,其余的皆入國子監重新學過,落榜的到州學中等待下次再考,卻也沒有人說什么啊”趙昺搔搔頭皮也是不解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