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理解皇帝的還是應節嚴,他與幾位宰執言,小皇帝不惜代價的去救十幾個人,看似有些得不償失,但卻能極大的提高士氣,增強凝聚力,進而鼓舞百姓,實乃大義之舉。再者攻入江北,可以向蒙元表明己方非是沒有強渡大江的能力,以此可以警告他們不要擅起邊釁,這也并不違背初衷。且小皇帝如今決心已定,強行阻止的話,即不合君臣之道,還可能引得君臣失和。
勸服眾人之后,應節嚴又與小皇帝約法三章時間以十日為期,必須在殿試前回京;以長江為界,無論發生什么情況,都不等過江;此戰速戰速決,不能自己擅自決定擴大戰斗規模,引發兩國間的全面沖突。趙昺當下便應允了,并當下立誓絕不違約。
如此一來,眾臣算是同意小皇帝出京,但是趙昺為了不影響當下即將開始的科舉考試,再者黃海之戰尚未結束。他決定還是要秘密離京,由太后暫時監國,但頒布詔令必須由半數以上的宰執簽署才可頒發,而他只帶侍衛營出京,倪亮依舊留守京中,鎮守京畿,保護皇城。
趙昺擺平了諸位宰執,卻未能過了幾位老婆這一關。鑒于他以往的劣跡,她們認為其絕對不會信守什么誓約,因為開戰前他曾言盟約就是張廢紙,誰要是遵守那就是最大的傻瓜,也沒見誰因為此而被雷劈了。所以解決不同意皇帝前往建康,可幾個小姑娘豈能說服老奸巨猾的皇帝,她們也不可能拗過趙昺的,最后居然想出要派人監督的辦法。
幾個小姑娘商量了半天,這一路前去要乘舟騎馬,而會騎馬的也只有陳淑、李三娘和王妤。可陳淑現在代管后宮,自然不能前去,李三娘曾領兵作戰,當仁不讓的要去。但眾女又擔心其最是聽皇帝的話,屆時反倒成了幫兇,于是又加派王妤共同監督。
于是乎,當夜趙昺率侍衛營秘密出城,搭乘御前誰軍的輜重船離京。按照他的計劃是乘舟沿運河到丹徒,然后騎馬趕往建康,這樣速度最快,也最節約時間,因為被隔在江北的那幾個人危在旦夕,早一點到達便多了幾分被救的希望。
上船后,李三娘畢竟行伍多年,雖在宮中待了一段時間,卻也并沒有感到什么不適,反而有些興奮。可王妤就不行了,其畢竟是長于高門大戶之中,哪里有過這種經歷,不知道是緊張,還是因為有些風浪,船剛到崇德便開始暈船,起不了身了,且吃不下飯,喝不了水。
船行一日兩夜到達丹徒后,王妤依然不見好轉。可接下來還有一百五十里路要騎馬而行,以趙昺估計其騎馬的技術也不會太高,可能也就是能控馬緩行的水平。而長途行軍騎馬卻是件苦差事,趙昺當初學騎馬,屁股、大腿內側都不知道掉了幾層皮,長出了老繭才適應了長途騎馬行軍,以其這種狀態是萬難跟上隊伍的。
“稟陛下,一切準備妥當,請下船吧”這時譚飛進艙稟告道。
“宸妃還是留下將養幾日,乘舟返京吧”趙昺看王妤的狀況實在難以堅持,皺皺眉道。
“不行,臣妾受命陪侍官家,怎能半途而廢呢”王妤聽了勉力起身,掙扎著要出艙下船。
“今日要乘馬趕到真陽鎮,只怕你堅持不下來,出了事情,讓朕如何交待”趙昺攙扶住其,皺皺眉言道。
“臣妾便是死在途中,也要與官家同行”王妤甩開皇帝的手,出艙堅定地道。
“這”趙昺沒想到平日甚至溫柔的小姑娘竟然也會如此執拗,一時也不知如何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