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前隊射擊完畢,后隊立即連跨兩步,越過第一隊向殘存的敵騎開火,一連串的爆響后,馬蹄敲擊大地的聲響驟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受傷騎手的慘呼聲。而侍衛營的隊列依然沒有停下,在行進中裝填彈藥,他們裝填的速度很快,皆如小皇帝常用的一招兒。
在彈藥入膛后,沒有人使用通條去杵實彈藥將其壓入槍膛底部,若是侍衛營中有人裝彈時用到通條,那就可以知道其是個新兵蛋子。老兵們都是在堅硬的地面或是石頭上一墩,靠慣性完成這一步驟。若是沒有合適的墊物,也難不住他們,只要在鐵包頭的靴尖上一樣可以完成。正是因為省略了這一步驟,使得裝彈的速度快了許多。
咔、咔、咔釘了鐵掌的軍靴在砂石地上敲出整齊的悶響,而在殘余的蒙元士兵耳中卻如同催命鼓一般。他們邁過倒地的死馬,隨手以刺刀戳死受傷的敵兵,還在掙扎的傷馬,所過之處不留活物。這非是侍衛營官兵暴虐好殺,而是職業所需,他們的任務是保護皇帝,而一個未死的刺客也有可能會發動垂死一擊。所以在沒有明確命令的情況下,是敵人就必須死,絕不能留下任何后患。
“殺”也許是覺得自己難逃這些魔神的殺手,亦或許為鮮血激發了兇性,在騎兵損失殆盡后,剩下的敵軍也發起了沖擊。
“放”面對迎上來的敵軍,譚飛再次下達射擊命令,兩輪射擊后,兩軍相距如此之近,他清楚已經來不及重新裝填彈藥,因而不等硝煙散盡便挺槍率先沖入敵群,先揮槍撥開砍向自己的長刀,略一進步便將刺刀捅進敵兵的咽喉,然后收槍側身突刺扎入一個舉刀欲劈的元兵胸膛。后邊的軍兵已經隨后跟上,兩軍立時混戰在一起,刀槍的碰撞聲,入肉的悶響聲,及喊殺聲響徹云天
太陽還未露出天際線,江岸籠罩著一層薄霧,天已經蒙蒙亮了。陳鳳林端著望遠鏡借著晨光看向江岸,蒙元的營寨設在渡口北側不遠處,最外圍是一道丈半高的夯土墻,寨門正對大江,寨墻上修有角樓,寨墻后修有高臺,上面布設著投石機,雖然看不清全貌,但是能看到高高揚起的桿頭。
“目標,敵軍營寨,開花彈準備”陳鳳林觀察了好一會兒,這時可以聽到敵寨中的人喊馬嘶聲,像是準備集結出操,他果斷下令準備開始攻擊。
“準備完畢”此次參加戰斗的是軍直屬火箭營和一師所轄的火箭連,兩部四個都共裝備二十四架六聯火箭發射架,一次齊射便是近一百五十枚火箭彈,可以覆蓋數里方圓的目標。
“發射”聽到回令聲,陳鳳林重重的揮下了指揮旗,隨之一枚枚火箭彈帶著尖利的嘯聲騰空而起,拖著尾焰飛向敵營寨。
“出發”火箭彈的爆炸聲便是出發的命令,劉泉下令隱于青洲島南后水面,搭載登陸士兵的船只立刻出航。
為了避開滁水的沖擊,登陸船隊自青洲島的西側駛出,六艘中型炮船在前,他們將率先靠近江岸,以火炮壓制敵軍,摧毀敵寨墻,為登陸部隊打開突擊的缺口。其后的則是由小型車船拖曳的第一波登陸部隊,他們將承擔奪取渡口,建立橋頭堡,打開進攻通路的任務。稍后則是由輜重船和幾艘千石商船組成的后續船隊,搭載著一團二營和三營兩部,他們上岸后將向兩翼展開,建立起一道安全走廊,掩護部隊后撤。
在戰斗打響的同時,一師二團的三個營也從燕子磯水寨出發,他們將作為預備隊,在青洲島水域待命,一旦戰斗陷入膠著,或是敵軍大隊前來增援,他們也將投入戰斗。并承擔前接后送,擔任后衛的任務。而水軍則全部投入了戰斗,除了承擔火力支援、輸送登陸士兵的任務外,還要監視周圍水域,防止敵戰船入江攻擊自己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