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斷纜繩,順江流而下,在渡口東側搶灘”譚飛率領侍衛營一中隊作為第一波次登陸部隊出發后,在進入滁水河口后,受到一股暗流的沖擊,牽引船的航速陡降,而他們搭乘的登陸船也隨即失去了前行的動力,后船被江流拖向下游。這種情況十分危險,若是不果斷采取措施,不僅他們的船會失去平衡側翻,拖帶他們的車船也會受到拖累,船頭翹起,船尾卻沉入水中,于是他下令立刻脫離,改變登陸地點。
“右轉舵,全力劃水”頭船上的譚飛大略判斷了下方向,下令操槳劃船,同時親自掌舵,調整航向,要硬闖過這股暗流,避免被江流帶到更遠的地方。
“跟上,主意編隊,再加把勁”譚飛一邊極力控制著船行的方向,一邊對后船大聲喊道,讓他們迅速靠上來,壓住自己座船的尾跡。
因為宋軍先是以瓊州海峽為險,后又以長江為屏障,所以要想打出去就繞不過登陸作戰,禁軍各部也將登陸作戰作為訓練的重要一項內容。不過若論登陸作戰,陸戰隊則可以說是專業隊伍,而禁軍就只能算是業余隊了。譚飛在陸戰一旅任職多年,并主管訓練,因此其登陸作戰經驗豐富。
各船在與牽引船脫離后,他們間聯系的纜繩也被切斷,在江流的作用下一旦分散開來,則登陸后無法集中,若此時遭到敵軍大部隊的沖擊,便會被一一擊破,使得他們難以在灘頭立足,仍會被趕進江里。因而譚飛作為指揮員不僅要保證自己的戰船順利搶灘,還要保證整支隊伍形成戰斗力。
“收槳,準備搶灘。上岸后不要停留,迅速集結,準備戰斗”侍衛一隊在譚飛的指揮下,沖出了暗流,在水流的作用下斜刺里沖向江岸,他選中了一片江灘,猛劃一陣后進入了最后的沖刺。所有人此時皆雙手抓住船舷,身體后仰繃緊身子,以抵消船只沖上沙灘產生的強大沖擊力,免得上岸的瞬間被從船中甩了出去。
吱吱隨著一陣船底與江灘激烈摩擦產生的令人牙酸的吱吱聲,侍衛營搭乘的四只船先后沖上了岸。
“快,搶占江堤”譚飛不待船停穩便搶先跳上江岸,他掃視了一眼江灘,本部的四條船散布在一片不足五十步的岸灘上,皆已棄船上岸,而其它部隊尚在與江水搏斗。因為此時尚是枯水期,水面后退,裸露出了大片的江灘,堤壩距他們登陸的位置還有百步。而只要占據了江堤搶先取得立足點,才能掩護后續部隊上岸,進一步鞏固灘頭陣地,擋住敵軍的反沖擊。
當下視線為江堤阻擋,只能看到火箭彈爆炸后升騰起的硝煙,這使譚飛無法判斷敵營寨中的情形,但他知道驟然受到打擊的敵軍定然仍在混亂之中,而島上定然也發現他們已經成功登陸,飛過頭頂的火箭彈業已稀疏下來,他意識到為了避免誤傷,火箭彈將停止向敵進行壓制射擊,因而此刻必須抓住這短暫的機會迅速取得落腳點。
侍衛營不愧是由經驗豐富的老兵組成,不待其作出進一步指令,他們在運動中已經集結起來,采用小隊多群的戰術向江堤展開沖擊。不過在途中并沒有發生他們所準備的惡戰,當他們到達堤頂時只發現已經被擊毀一座瞭望塔,邊上散布著幾具被炸死的敵軍尸體。
轟、轟、轟在火箭停止發射的同時,水軍炮船開始射擊,欲摧毀敵營的寨墻,為登陸部隊向縱深發展打開通路。火炮射擊雖沒有火箭彈那樣驚天動地,但是打的卻是有板有眼,他們以實心彈轟擊寨墻,就像攻城錐一般一下下的進行撞擊,夯土筑成的寨墻每遭受一次便會有大塊的夯土隨之崩落。
“繼續進攻”譚飛登上堤頂后略做觀察,發現敵營寨內在火箭彈的猛烈轟擊下幾乎已成廢墟,根本看不到其中還有一間完好的房屋。而在船炮的轟擊下,敵營壘的寨門早已不知去向,寨墻也坍塌出一道七八丈寬的缺口,他決定不再等候,一鼓作氣繼續向前進攻。他在向戰船發出停止射擊的信號后,下達了繼續進攻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