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又有何把握保證此戰能夠以少勝多呢”果然李三娘聽了皇帝的狂言后,再次提出了質疑。
“大家請看”趙昺指指桌上的地圖道,“長蘆鎮距瓜步鎮很近,可以說抬腳便到,可他們之間卻隔著滁水,兩地間架雖有浮橋,我軍只要將橋毀掉,或是派出一營兵力兵力據守橋頭,他們想要渡河只怕也不容易。如此這一路之敵便無法增援瓜步鎮”
“陛下,當前上游來水少,水流平緩,自可浮馬渡江,卻不必非得自浮橋渡河”李三娘又言道。
“好,就如汝所言敵騎另選它地浮馬渡江,但是不要忘了我們尚有水軍在青洲島,他們此時難道會眼睜睜的看著敵騎過江嗎不要再說陳鳳林疏忽了,其若是如此也不配為統領萬軍之將,也是朕有眼無珠,無識人之能了。”趙昺沒想到這小姑娘還挺執拗,不斷為自己的觀點辯護,他笑笑道。
“陛下所言甚是,水軍當下已經完成支援步軍登陸的任務,正可游弋于江中,阻敵過江,從而避免我登陸各部腹背受敵之憂”一個參軍點頭言道。
“再說屯駐六合的哈答萬戶府,他們是屯駐軍,不僅要承擔作戰任務,還要種田供養自己。如此就不可能駐扎在一起,而是要分散于這方圓數百里的區域,對不對”趙昺反問眾人道。
“那是自然,一個萬戶府所轄正兵雖只有七千人,但是其尚有數倍于他們的家屬和驅戶,人口不下四、五萬,耕種數萬頃田地。若是聚在一起,大家一起出門種地,晚上近的已經收工回家,遠的只怕還未走到地頭上呢”司戶參軍笑著說道。
“所以說一個萬戶府要分散屯駐于各處,為了耕種方便,即使是一個千戶也要分居數地。因此再得到消息后,他們尚要重新集結,才能前來增援,而當下發現的,不出所料應距瓜步鎮最近的千戶所。”趙昺緩口氣道,“當下我軍參戰的二師,共轄三個團,共十二個營,九千余兵力,即便只算登陸的兩個團,也有五千兵力,卻可以集中調度兵力,從總體上說兵力處于劣勢,但在局部上可以形成兵力優勢。”
“嗯,陛下說的對。敵軍是分批遞次投入戰斗,反將自己的優勢轉為劣勢,當其醒悟時卻已經折損大半,難以與我軍抗衡;若是其各部集結完畢,再行出戰,則我軍已經將敵瓜步鎮之敵全殲,且完成搜尋被困人員的任務,從容退回江北,他們也只能徒嘆奈何了。”一個參軍點頭道。
“陛下,搭載獲救被困人員的船只已經返回,就要進水寨了”這是瞭望哨報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