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作為軍事主官重要幕僚的司馬,應該積極的參與謀劃,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可他看到李磊除了自己來時打了個招呼外,便一直閉口不言,就像個書辦一樣一直伏案整理、記錄公文。而在他的印象中李磊從前卻是一個擅于謀劃,精于指揮的人才,最早在一師做主管軍務的參軍,擴編后升任新一師的司馬,卻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旁觀者,顯然被兩位軍政主官壓制,無從發揮自己的才能。
再有,陳鳳林清楚的知道這場仗現下已經不是圍繞著打援來作戰,主戰場確是瓜步鎮,只有迅速解救出陷于其中的侍衛營才能與敵脫離,結束這場戰事,以免繼續擴大。且拖得時間越長,敵援軍則會紛紛趕到,打援部隊壓力將越來越大,而己方參戰部隊皆是步軍,一旦被敵騎黏上,想撤下來都難。
而以二師當下的狀況,即便李鴻斌前去督戰,以其膽小甚微的性格,加上缺乏主動進攻的戰斗風格,陳鳳林依然擔心其仍然無法無法做到速戰速決。所以盡管知道臨陣換將乃是兵家大忌的情況下,他依然決定奪去其指揮權,由自己接管這一路兵馬。
行至半途,陳鳳林便看到瓜步鎮方向火光沖天,濃煙滾滾,這讓他更加心焦,顯然侍衛營已經被敵發現,雙方展開激戰,只是不知道這大火是己方部隊為了制造混亂,擺脫追兵放的;還是敵軍久攻不下,憤怒之下而不惜毀掉整個鎮子,要將他們燒死在其中。待趕到戰場,此時的情形正如其所擔心的那樣,讓他是又氣又急。
戰場并不寬大,只有三百步左右,因為這里近江,土地沙化嚴重,并不適于耕種,中間是一條寬闊的大路,起初宋軍便是利用兩個夾道的土丘設伏,阻擋敵軍增援渡口,現在雙方不斷增兵之下戰線已經全面展開,間隔二百步的距離上布陣對峙。
而李鴻斌采用的戰法可謂標準的宋軍戰術,以炮營的速射炮轟擊后,以橫列隊形齊頭推進,將敵軍向瓜步鎮方向壓迫。但是其效果卻甚微,元軍在火炮發射后會遠遠退去,待己方展開隊形前進時便會以縱隊對兩翼進行襲擾。
想想四個營的部隊結成一個大方陣推進,看似壯觀,但在指揮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起伏的地勢上要不斷的停下整隊,以免陣型散亂。元軍則不斷趁機從兩翼發起襲擊,使得兩端的士兵不斷的調整方向以應對襲擾。可正面只能停下腳步,卻又難以相互為援。從而迫使他們不斷的停下、射擊、整隊。而一旦出現陣型散亂,元軍便會向突出部展開攻擊,整個方陣就難以維持,導致推進的速度極為緩慢。
“都帥有令,停止前進,炮營上前”陳鳳林看清情況,立刻命親兵騎馬在隊列中穿行,呼號傳令。
“都帥,這又是為何”李鴻斌見后方陳字帥旗揮舞,急忙回返到前問道。
“火炮射擊,壓住陣腳”陳鳳林沒有理會,而是下馬登上將臺,著令降下李字將旗,升起帥旗,下令道。
“都帥”李鴻斌見狀已知自己的指揮權被剝奪,臉色煞白地道。
“孫統制,你即刻率親衛營自北側桑林向敵左翼迂回,以敵側擊”陳鳳林叫過一師親衛營統制下令道。
“是,末將遵令”
“方統制,調整陣型,以一營為前鋒,二營、三營分為兩翼,以分隊為單位成縱隊進攻隊形突進,同時各營迫擊炮分隊隨隊予以火力支援,堅決擊潰正面之敵。”陳鳳林下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