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種特殊的利益,往往城市內的污穢總是不能被及時清走,而臭氣熏天也就成了城市中的常態。稍微有點家產的會在糞桶里上廁所,然后讓掏糞工搬走。而一無所有的窮人,就只能在城市的犄角旮旯處自行解決。而明溝暗渠的堵塞,更加重了污染現象泛濫。一下雨,等于生活在污水之中;自己出了宮便同行走于垃圾堆之中一般了
現在到了問題非解決的地步了,雖然趙昺并不認為自己以后仍會將杭州作為都城,但是時間卻非他能決定的,再有自己可以將臨安城改造作為一個城市建設的樣板兒,同時留給后世一筆人文遺產,修改歷史上對古代都市臟亂差的記載,也許還真能造福于后世。
于是乎趙昺召見工部尚書戚亞卿,令其迅速查明城市現狀,尋找導致污染的原因,從而對癥下藥拿出方案,對臨安城進行修整改造,徹底解決問題,還都城青山綠水。
上看才會下顧,皇帝親自過問,工部一班人自然不敢怠慢,馬上投入到了調查研究中。到了五月工部的污染調查報告終于送到了趙昺的案頭,他看過后問題主要還是由于自建炎年遷都杭州后,人口大規模涌入,工商業繁榮,城市規模不斷擴大,這就出現了城市發展和環境衛生之間的矛盾。而自建炎年后的近二百年又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整修和改造,導致各項設施功能下降,使得問題愈發嚴重。
首先臨安城人口的增加以及坊市制度的打破造成城市土地使用緊張,侵街就成為了人們解決生存空間狹小的途徑。居民侵占街衢修造房屋,導致街道中難以過“大車”,道路、橋梁被公私宅舍、商家店鋪等建筑物所占據,而淪陷期間,城市管理失控,這種現象更為嚴重,人們不僅借機侵占街衢,甚至填埋河塘爭奪土地,趙昺想想連北宮都被人搶占了一角,可見當時的情況多么嚴重。
盡管侵街的普遍存在是因為受到人們對金錢、利益過度追求的影響,但它卻造成了城市混亂無序的結果,且大大破壞了宋代的城市環境。由于人口涌入中心區,而人天天要吃喝拉撒,每日產生的生活垃圾不計其數。這些垃圾部分是被人直接傾倒在道路上。再有一些民間習俗也多在街道中進行,同樣留下了很多垃圾,可街衢狹隘,難以清理,只能日益堆積如山。
此外臨安城是國家的政治經濟中心,來往商旅眾多,大量以牲畜為動力的交通工具也行走于城市道路上。如此多的牲畜行走在城市中,必然產生大量的糞便,也對街道環境造成了污染。另外城市道路多為土路,塵土極多。不僅皇帝出行要灑掃道路,甚至達官貴人們出行也要“細車前列數人,持水罐子,旋灑路過車,以免埃蓬勃”,以致這種灑過水的路有了水路的專稱。
作為重要水源江河在受到污染的同時,城中的井水也屢遭污染。而趙昺作為現代人十分清楚,由于地下水是井水的來源,污染了地下水就必然會污染井水。所以,無論河渠、廢井,只要是污染了土壤就有可能造成井水污染。
由于這個時代的水井多為土井,井水與土壤之間沒有阻隔,所以土壤中的有害物質就非常容易對井水造成污染,特別是城市中街道、河渠污染嚴重,直接對土壤、地下水造成了危害,進而加重了對井水的污染。而城市中人口眾多,商家林立,每口水井都承擔著很大的供水任務,垃圾的掉落也極易造成井水污染。另外,由于水井使用頻率非常高,致使井水缺乏自凈時間,經常處于渾濁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