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下以為蠻夷多騎兵,來去如風,可以在邊境線上隨意尋找一點攻擊,占據著主動。而我朝不得不處處防守,被動應戰,又擔心敵軍使詐往往不敢擅自動用大軍增援,以致縱使兵力雄厚也難以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鄭虎臣分析道。
“不錯,游牧民族犯境往往非是以侵占土地為目的,而多是以劫掠人口和財物為要,且戰線漫長,迫使我朝不得不養兵百萬依托堡寨屯守。而堡寨被敵圍困,一旦援軍久不能至,便難以支撐,從而使敵進入深入境內,所以堡寨越修越牢固,越修越多,意圖可長久固守限制敵軍行動。”趙昺言道
“正是”鄭虎臣點點頭道。
“可當前卻是敵我雙方攻守異位,形勢已經發生了逆轉。雖然敵我隔著大江,但是我們水軍占據優勢,可以任意選擇地點登陸作戰,甚至只要我們愿意,盡可在大都近海上岸,劫掠其京畿地區,卻又不占其一寸土地,只當是我們的獵場,撈一把邊走。而當下的蒙古人占據了中原之后,便也背負上了守土之責,也陷入了我朝當年的窘境,為了保住自己的私財只能退入城池自保。”趙昺言道。
“確是如此,如今蒙古人進入中原已經放棄了游牧生活,而是在固有的土地上定居,為了守住自己的所有,保護部族,修筑堡寨確實是最好的選擇。只要我朝不斷發起類似前時的襲擾,就能讓他們坐立不安,不得不在沿江修筑堡壘以求自保”鄭虎臣深以為是地道,正如小皇帝所言形勢的變化,已然影響到了作戰形式的變化,當前非是一城一地的爭奪,而是以破壞敵經濟,打擊其士氣為主。
“可陛下,一旦敵修筑了城池,豈不是對我朝收復江北造成極大的障礙,可我們又并沒有所謂的破城神器啊”鄭虎臣轉念一想,促使敵修城那不是說拆就拆的,可北伐又是小皇帝的宏志,屆時卻要一一爭奪,就成了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