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所言帆索眾多,主要是因為主桅桿頂端還多加了一層頂帆,第二層帆又分成了上下兩半的緣故。”趙昺緩口氣言道,“第二層帆分割成上下兩道的布局,就可以用人力在甲板上通過帆索收帆,省去了諸多的人手。此外,第二層這面四方大帆乃是帆船上主要推力的帆,分成上下兩截的第二層帆,下半截打開,上半截收卷,還可靈活的適應風力增減,方便適用”
“原來如此”上官禧在旁點點頭道。
“你聽陛下說完也懂了,吾當你早就明白了呢”鄭永這時反唇相譏道。
“鄭都統誤會了,吾所言懂了,非是明白了陛下所言的行舟的道理。而是說貨船運送貨物,最主要的消耗便是水手的薪酬,當然用的水手數量越少越好,而水手平時最消耗體力的重活就是收帆。陛下如此一改,這樣一來就大大節省了人力,降低了成本,產生的利潤自然就多了。”上官禧笑著道。
“你真是個奸商,這點兒事都能琢磨到錢上去”鄭永聽了氣得用手指點著其鼻子道。
“吾就是商人,當然要在商言商”上官禧避開其手指不甘示弱地道。
“唉”看著兩人笑鬧,趙昺笑著嘆口氣。其實上官禧所言,正是一語中的,當初率先提出建議的正是美國貨船主,同樣是出于人力成本考慮。而戰艦又湊巧不缺人手,所以戰艦上一直保持著古風盎然的四層布局,并沒有做出改變。如今看來,利益驅動革新這句話是多么有道理。
“陛下既然早知大船可四季通行于海上,為何不早些建造,如此我們一年間可數次往來于西洋各國,也能賺取更多的錢財啊”兩人鬧了幾句,看皇帝苦笑不語,也趕緊收起了不恭之態,上官禧施禮問道。
“這其中自有原因了。其一,此船吃水深,適于在大洋中游弋,卻不適用于近海航行;其二,在瓊州之時,我朝水軍的任務主要是作戰,拒敵于海峽以北,而無暇派出商船行商四海;其三,此船所用木材皆需良木,而瓊州地狹,沒有那么多的良木供我們使用,且好木料價格不菲,也是我朝難以負擔的。因而并無必要,也無繼續,便拖了下來。”趙昺言道,可其實他知道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缺錢。
“當前我朝大力發展海貿,與各國通商,且在尋到香藥產地后,將獲得巨額利潤,還愁造不起這種快船。小的以為陛下應當盡快付諸實施了”上官禧言道。
“嗯,汝說的不錯。但若是周翔在此便不會像你說得這么輕松了,要知道一艘船不是只要有錢就能造出來的,即便有了船樣也要層層分解,重新設計,且造成后還要經過試航才能投入使用。另外此種快船操作與當下的海舶多有不同,尚需培訓水手,這都需要時間,快則也要兩年的時間。”趙昺點點頭笑著說道。
“哦,還需要兩年的時間啊”上官禧聽了頗有些失望地道。
“不過,卻可以投入準備了。”趙昺言道,“汝等不是在南洋諸蕃發現那里有許多適于造船的良木,且價格低廉。而從西洋返航的商船可販運的貨物有限,不少船只皆是空船回港,你們自可裝載木材運回國內,用于造船,如此也解決了不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