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說的是”陳任翁點頭道,“不過這也比之當年好了很多,總是衣食無憂,一家人得以團聚,這是最好的。”
“話是如此,見你們如此清苦,朕也是于心不忍”趙昺想的卻不止如此,這些人當年隨著自己出生入死打天下,雖不一定想著日后的榮華富貴,但是誰不想日子過好些。所以不僅要在精神上予以滿足,物質上還是要給予補償的,起碼也要比昔日強。他考慮了下道,“王德,回去后從內藏庫支取一千貫送來,此后作為定例,每月按時皆有以補貼陳府家用。”
“是,小的記下了”王德領命道。
“陛下,這如何使得”陳則翁聽了驚道。他知道別看每月只有千貫的補貼,卻也不是小錢,他身為一部尚書薪俸每月也只有四百貫,加上各類補貼在五百貫左右,而京中的平常百姓一家每日所費不過百文而已。所以這千貫錢足以讓他們一大家子的生活上一個臺階,日子寬松很多。
“陛下這么多年來,皆是節衣縮食,屬下已有俸祿,怎能在拿陛下的錢”陳則翁也是連忙言道。
“不必推辭,朕雖然一向缺錢,但這些還是有的。”趙昺言道。
“陛下如此,恐也會遭到臣僚們的非議,臣請陛下收回成命”陳則翁知道自己兩兄弟皆為尚書,家中女兒又入宮貴為貴妃,當下掌管后宮,已經十分惹眼了。再行加恩,豈不更遭人嫉恨。
“這又有何妨我們是親眷,朕從自己兜里掏錢,又非動用公帑。再者誰家沒有窮親戚,幫一把也是人之常情,他們能說什么。而說實話這些錢著實不多”趙昺擺手道。
其實他也想到了這一層,但是與自己的先祖們來說已經很收斂了,當年的賈貴妃、閻貴妃受寵之時,賞賜其家的錢財何止百萬。而他選擇這個數,也是有所考慮的,千貫可以改善陳家的拮據生活,且又是分期給付,也不會讓他們過上奢侈的生活,外界即便知道了也不會遭人嫉妒。
“兩位尚書也就不必推辭了,陛下的脾氣你們是知道的,最看不了屬下的人受苦,還是不要讓陛下難過了。”王德也在旁勸道。
“屬下便受之不恭,謝過陛下了”陳任翁想想也是,小皇帝對自己一向苛刻,對屬下卻大方的很。當年日子多艱難,他都沒有舍棄老營的那些軍中遺孤,直至將他們撫育成才,即便現在知曉日子不好也會給予資助。且老營中現下依然開辦,收養的也不止是軍中遺孤和遺屬,還有那些受傷致殘無人照料的官兵。而自己再推辭也就太過矯情了,不若安然接受。
又說了會兒話,桌幾上的水果撤下,分三輪再呈上菜肴。此時待客家宴分“初坐”、“歇坐”和“再坐”。“初坐”即客人進門后坐下喘口氣兒,隨便吃點零食消乏。而“初坐”之后賓主再上桌,就是“再坐”。之后正式家宴才開始,正菜稱又稱“下酒”。這輪上的便是歇坐。
古人以為在夏至后第三個庚日即進入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們食欲不振,開始消瘦,即“枯夏”,要偷閑消夏,注意飲食補養,便有夏令飲食三鮮之說,又分有地上、樹上和水中三鮮。所以這輪分別是地上三鮮為莧菜、蠶豆和杏仁,樹上三鮮為櫻桃、梅子和香椿,水中三鮮為海絲、鮒魚和咸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