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該用膳了,請移駕艙中吧”這時王德過來相請道。
“這艙頂涼爽,就在此用膳,你們也在此陪朕喝兩杯”趙昺擺擺手道。
“屬下等就不恭了”譚飛和鄭永聽了笑著施禮道。
這時天已經黑了下來,王德吩咐人在頂甲板上掛起燈籠,擺上桌幾將膳食送了上來。海上夜風吹過,帶來陣陣的清涼,趕走了白日的悶熱,十分愜意。
“朕多時未曾上船,船上的人都換了不少,很多都不認識了”酒過三巡,船上的水手和軍士也開始換班,趙昺向下看看言道。
“嗯,御前水軍中很多老兵都到了服役年限已經退役,也有調往它部任職的,補入了些新兵,陛下自然不認得了”鄭永點點頭道。
“朕聽著他們的口音多是瓊州和福建、廣西沿海的,可是從其他各水軍調來的”聽著換班水手的口令聲,趙昺又問道。
“有些軍官是從其他水軍選調的,但是普通軍士多是從新兵營選來的。”鄭永回答道。
“哦,江浙擅水者也不少,為何少有本土兵士”趙昺聽了一愣道。
“陛下不曾聽過吳人怯戰,不可用的說法嗎”鄭永卻是十分奇怪地反問道。
“”趙昺怎么會沒聽說過,前時還聽老丈人跟自己抱怨各部皆不愿意用江浙兵,要求其進行照顧能優先選兵,自己還曾教訓過其以大局為重,今天又聽到身邊人也是如此說,那就有問題了。
“陛下,屬下選兵也不愿用江浙兵,這些人怯戰不說,還吃不了苦,甚至還當逃兵”譚飛也跟著附和道。
“唉,難道吳越之士視死如歸的豪氣真的蕩然無存了嗎”趙昺聽了兩人的抱怨,喝了杯酒好半天才言道。他半天憋出了這么一句無奈的話,很容易被人說成地域黑,可這還真不是他和眼前這兩個人說的。其實南渡之后就有人公開這么說,而此人就是著名的南歸北方義軍將領,詞人辛棄疾。
辛棄疾的這段論述,被其好友程珌記載于洺水集丙子輪對劄子。其言招募邊防戰士要會騎馬射箭、操作戰船,并且不能像吳人那樣一上戰場就嚇破膽。他們就算其被動員起來,也要跟來自其他地區的部隊分開,以免后者也被沾染上不良習氣。總之一句話,辛棄疾認為吳人不是好的兵源。
那么,辛棄疾為何說吳人不適合當兵呢真是因為地域黑,還是話出有因呢因為配合其他的一些記載來看,辛棄疾所提到的吳地人,確實往往對當兵十分抵制。要說清這一切,趙昺覺得還得從當時的時代背景說起。因為太湖地區在南北朝以后,相對戰亂較少,同時也遠離北方前線。從唐朝到北宋時期,這里的正規軍一直不多,這就使得當地缺少從軍的傳統。
當然,正規軍之外,宋代還有作為地方武裝的鄉兵。而因為一個地區的鄉兵數量和質量,以及待遇非常能體現一個地區的武風。王安石提倡發展保甲,以鄉兵代替部分禁軍。但是在宋朝早期,就有大量的鄉兵義勇存在。不過他們主要分布在北宋和遼西夏的邊境地區,而同時期的江南地區,尤其是太湖一帶的吳郡故地,則沒有多少相關的鄉兵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