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樂器和樂器的配合之外,金鼓還要和旗幟進行不同的搭配以完成不同的陣型。如鼓一鼓樹黑旗則列曲陣等等。這些都使指揮訊號更加復雜,表達的意思更加準確。到了此時,中國軍隊對已經非常復雜的金鼓系統又有進一步的進行了發展。
中軍元帥擊響顰鼓,受命的鼓人鼓三通鼓,兩司馬搖響鐸,軍帥搖旗,士卒由坐姿改為站姿。鼓人連續擊鼓,軍隊向前前進,公司馬敲響鐲來配合調整士兵每步的間距。鼓人擊鼓三通,兩司馬用手捂住鐸口搖鐸,軍帥放下旗幟,全軍停止前進。鼓人擊鼓,卒長敲響鐃,全軍開始撤退。
而戰國時期詭道對軍事發展的影響越發明顯,在很多時候,將帥可以通過改變使用習慣來迷惑對手制造戰機。比如臨時調換進軍退軍的信號,在敵軍以為己方撤退時發起進攻。或者故意打亂金鼓的節奏使軍隊看起來紀律渙散,誘使敵人進攻,或是打亂擊鼓順序消耗敵軍體力,甚至在夜戰中代替旗幟進行指揮。
正是出與對軍隊組織和指揮的高度重視,所以中國古代軍事行動中對金鼓十分重視。復雜的指揮工具和指揮系統不僅意味著將帥要有相當的水平進行更加復雜的操作,也要求士兵要進行更嚴格的訓練。而一只注重指揮藝術,具有完善指揮體系,士兵訓練完善,又有充足戰斗經驗的軍隊,必然會是一只有戰斗力的軍隊。
趙昺也因此常常慶幸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后,起初并沒有貿然按照自己所想對軍隊進行訓練,否則不知將釀成何種禍事。而更覺的那些小說中所謂現代軍訓后大學生穿越后能吊打古代軍隊的想法其實很可笑,在失去現代通訊手段,又不掌握古代旗幟和金鼓指揮技術,穿越回去再多的軍訓大學生,也不過是一群不堪一擊的烏合之眾
趙昺明白導致宋朝吳人怯戰除了政治上的原因外,其實經濟環境的影響也不容小覷。而宋軍士兵的待遇從前也確實不行,當時士兵一般也就一天兩百錢二升半米,這些錢還得養家和維護裝備,明顯捉襟見肘。而吳地作為經濟發達的地區,賣魚蝦或者砍個柴,一天整個二三百錢那都是屬于低收入。當轎夫給人抬轎子,一個月甚至能收入兩萬錢
這種收入的對比,大部分老百姓自然是不愿從軍的。所以主動當兵的基本都是游手好閑的市井浮浪之人,時刻準備當逃兵,剩下的都是被主動當兵的倒霉蛋,據說開禧北伐的失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兵源問題。就這么說吧,生存環境越是優越,人的性格越是自利,狹隘,軟弱。而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環境,也造就了一大批如秦檜和賈似道這樣自利狹隘的軟骨頭。
如此也有人會說,強征士兵入伍這在歷朝歷代都發生過,且曾經大殺四方的英國近代海軍也是抓丁啊如此誰說抓丁就沒戰斗力了其實趙昺清楚,英國海軍雖然抓丁,但還是以抓水手為主,而當海軍雖然有危險,但商船水手的安全性也沒好哪去,可加入海軍待遇卻相對能得到保證。更別說,英國海軍有嚴格的訓練與紀律體系及先進的海軍技術。
當前趙昺覺得在自己的領導下,大宋武人的地位在不斷提高,不僅改變了以往終身從軍的制度。且待遇也是越來越好,軍費向來是優先保證,最困難的時候也從不拖欠薪資,近幾年隨著朝廷財政狀況的改善薪資也是穩中有升,即使是剛剛入伍新兵的薪俸都足可以保證一個五口之家的溫飽,干上幾年雖達不到小康,也比普通人家要好過。
另外其它福利也是外界難以比擬的,吃、穿、住由國家供給不說,且有嚴格的標準。病了免費醫治、陣亡有撫恤、傷殘有人養、退役了還有筆錢拿,且家屬也可以在從軍其間享受優先分配土地、減免稅賦等優待。此外上升通道也是敞開,干的好可以升官,甚至轉資為文官,退役后朝廷會安排工作。這待遇趙昺不敢說是上最好的,但是在古代世界絕對是一流的。
當然趙昺也不是慈善家養著一群人玩兒,好的待遇必然要承擔為國征戰的義務、遵守嚴格的軍紀、有隨時為國犧牲的覺悟。而話又說回來了,鐵的紀律和嚴酷的訓練,加上領先的武器同樣是保證他們最大程度減少傷亡,能在殘酷的戰場上活著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