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考慮的是不是太早了,我們難道戰略方向轉移到南洋了,而不是蒙元啦”董義成更加迷惑,急著言道。
“當然不是,但是總要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吧”趙昺用箸子指指剛剛送上的飯菜反問道。
“屬下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可這與爭霸南洋有何關系”董義成想了想,依然無法將兩件事聯系起來。
“當然有關系,在某種程度上,打仗拼的就是誰更有錢和誰更敢花錢。當下我們雖占據江南,但是仍難以在短期內積蓄起北伐所需,只有從它處打主意了。”趙昺沉思片刻,以最淺顯的話說明道。他早就明白經濟對戰爭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且經濟戰不但能影響一場戰爭的勝敗,甚至還對整個世界歷史的走向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種例子可謂數不勝數。當年拿破侖稱雄歐洲的時候,也曾因軍費不足而頭痛不已,最后,無計可施的他只能以把整個北美殖民地路易斯安那以一千五百萬美元的低價賣給了美國,讓美國人撿了大便宜,但他也得以借此踏上了崛起的道路。
國內也有這樣的例子,熟悉歷史的讀者可能都知道,我國的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曾面對二個盤踞在西域的割據勢力第一個是噶爾丹創建的準噶爾汗國,曾兵臨內蒙古烏蘭布通,威脅北京;第二是由英俄列強支持的中亞浩罕國軍閥阿古柏,也曾割據西域、逞兇一時。
為消滅這兩個頗具威脅的割據勢力,清朝經過了艱苦的努力,從軍事、政治、經濟上同時著手,經過多次過招才最終成功。其中,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花了將近七十年的時間;百多年后,在已經衰落的晚清,名臣左宗棠擊敗阿古柏卻只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同樣是出兵西域,所用的時間為什么相差這么多呢
我們先看看進軍西域到底需要多少軍費。當時,經過整頓的西征軍約有一百三十余營,八萬人左右,每年需要餉銀六百余萬兩,外加出關運糧的經費,每年總計需要軍費約實銀八百余萬兩。而且這個數字僅僅是正常的開支,其他諸如整編軍隊、汰弱留強,償還被裁撤官兵的連年欠餉和給予他們回到原籍的路費等等,都需要巨大的開支。
而當時清政府的財政極為紊亂,國庫空虛。西征軍如此巨大的軍費,主要是繼續使用原陜甘軍費中的各省關協餉,即浙江、廣東、福建等省的協餉和上海、福州、廣州、漢口、寧波等五個海關的關稅,以及浙江、湖北等七個省的厘金。
上述各款項總計大約九百余萬兩,但左宗棠只能收到五百萬兩,存在巨大的虧空。而他是靠著胡雪巖向外國借貸籌集到了所需軍費,卻不是靠著朝廷的積累供給。趙昺當下沒有地方去借,而若是加稅則會導致剛剛穩定的國家產生動蕩,且也不一定能滿足所需,他只能通過海貿來從外國變相籌集戰爭經費。
“汝也真是只想著自己,太不懂事了。”趙孟錦瞪了董義成一眼道,“朝廷每年收取的稅賦只夠支付官員的薪俸和日常軍費,大戰一起花錢似流水,這些錢從哪里來而今年還要對西南和川蜀用兵,都需大筆的錢糧,陛下也只能通過海貿收入彌補不足,自然要保證商路的安全,而你還來添亂,討要這些遠洋戰船。”
“是某家考慮不周,還是陛下和置使深謀遠慮”董義成紅了臉言道。
“這也不能都怪你,但是當下軍費確實緊張,制造新式戰船每艘就要耗費二十萬貫,若是所有水軍都換裝朝廷根本無力負擔,不過只要商路打開,銀錢就會滾滾而來,那時每軍都會進行換裝的,也不必急在一時”趙昺端起酒杯邀眾人同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