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便會問了,蒙元日子都過不下去了,你還想賺他們的錢,那豈不是癡人說夢但是趙昺的想法偏偏與他人不同,他以為蒙元窮的是朝廷,那些王公貴族卻不窮,且一個個的富得流油。只想想忽必烈每年賞賜他們的財物都是以百萬計的。
再有蒙古人是靠劫掠起家的,有些人為了能獲得出征的機會甚至不惜借貸。在自蒙古崛起時,蒙古人就都把參軍作戰看出已無,他們平時狩獵放牧,戰時便自帶干糧裝備打仗,元朝建立后也基本沿襲這一政策,且打仗壓根就沒有工資。由于裝備、口糧完全是戰士自備,因此蒙古征召士兵就傾向于人口多、錢糧多的富戶。
原因很簡單,窮屌絲不能給自己弄裝備,組團搶劫就是累贅。蒙元聞名天下的騎兵,就完全是戰士們自掏腰包裝備的,這種花費在當時非常昂貴,不是土豪根本就裝備不起。家產多,裝備才牛,防護才更好,大家組團獲勝幾率才更高,這就是蒙古軍隊最樸素的作戰思想。因此蒙古人招兵也不乏勢利眼,弄不到好裝備的屌絲千萬別過來。
另一方面,四處征戰成了蒙古人家發財致富的重要手段,就像秦國人為了封爵,現在的買房一樣。每一次戰爭,女真人就能劫掠數量驚人的財富和人口。大軍在所到之處對見到的城市都進行了打劫,民間的銅錢和布匹物資都被搶了無數。
另外蒙古人將中亞大小國家幾乎全部踏平,可謂滅國無數,想想遍地黃金的巴格達,大宋的百年積累,都被他們全部打包卷走,此外還劫掠了大量的人口。這不光不光給蒙古人帶來了先進的農業技術,還帶來了手工業的大發展,使手工業、紡織業、瓷器制造業都迅速發展起來的,多搶奴隸也成了蒙古家庭重要的發家手段。
蒙古人每每征戰后,每個參戰的士兵都能帶回幾個甚至幾十個奴隸,蒙古貴族更是擁有成千上萬的奴隸,而參與作戰還能分到更多的土地,他們會將占領的土地都優先分給參戰者,同時帶來了長期收益。可若是不參軍,就不能打仗,就帶不回浮財和奴隸,自己家庭的發展就會更加落后于人。因此蒙元的屌絲們不光砸鍋賣鐵,還勇敢地借貸參軍,只要自己能被簽上入伍名單。
所以趙昺確認這些人缺的不是錢,而是有錢卻苦于買不到東西。而中國還有句老話叫做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蒙元幾乎劫掠了全世界,他們也算嘗遍世上的美酒和美食,再讓他們去過茹毛嗜血的日子恐怕沒有幾個人樂意了。
現下蒙古社會上也是廣用香料、香藥薰衣、焚香,禮尚往來亦常以香藥作為饋贈佳品,用香藥配制的藥茶甚至一度成為社會生活中的時尚。皇權貴族之間也視藥茶為饋贈佳品。而香料也早已成為蒙古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調料,再讓他們去吃寡淡無味的烤肉自然不會高興。
而香藥的作用不僅限于滿足口腹之欲,還是撫慰心靈的良藥,其不僅充當醫病療疾的藥物,還被賦予一定的神秘色彩,成為宗教潔凈觀念的象征。一支香,青煙裊裊,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馨香,成為了人和佛交流的媒介。
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弟子們就用香、花、燭供養他。佛教像其它東方宗教一樣,對人類本性喜好的香,也有著特殊的感受與認識。始終把香作為修行至“明心見性”的助緣,視其為本性的食糧。所以燒香是佛教弟子禮佛、敬佛、修行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僅在佛教中有特殊的作用,也有特殊的地位。
佛家使用的香料品種豐富,包括沉香、檀香、龍腦香、菖蒲、安息香、牛黃、郁金、苜蓿香、麝香、雄黃、芎藭、枸杞、松脂、桂皮、白芷、香附子、丁子香、葦香、竹黃、細豆蔻、甘松、藿香、茅根香、芥子、馬芹、龍花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