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爭論,幾位執宰的意見趨于統一,以為在敵大兵壓境之下被動防守并非兩側,敵軍一旦突破長江防線,京畿地區就會直面威脅,即便只是可能,他們也不能忽略敵軍進入江南引發的一系列后果。
“既然立足要打,諸位以為此戰的目的和目標當如何確定”趙昺掃視了眾臣一眼后問道。當下既然決定要打,那就必須確立作戰方針,但是他也明白如果人們不明白要使戰爭要達到什么及其在戰爭中要得到什么,那么就不能夠進行戰爭,或者說就不應該進行戰爭。而確立的作戰方針,將關系到明確使用的手段范圍和需要使用力量的大小,且將關系到軍事行動的每個細微環節。
“陛下,這玉昔帖木兒長期在西北領軍,甚是驕狂,若是不與其重創,來日必會頻繁犯邊”江璆言道。
“江知事所言不錯,臣以為既然要打就不妨放開手腳一戰,使其不敢窺視江南”劉黻點頭道。
“陛下,此戰的目的臣以為一是反擊敵軍的侵擾;二是牽制敵兩淮兵力,使其不敢分兵增援川蜀。因此臣支持兩位知事提議,集中江東置司的兵力與敵一戰,與敵重創。”陸秀夫言道。
“臣亦以為此戰十分必要,但是還要有所節制。”應節嚴也未提出反對,但還是提出自己的意見道,“我朝雖收復江南已有兩年,積蓄了些錢糧,但若是支撐東、西兩個戰場,尚力有不逮,還請陛下三思。”
“嗯,劉知事所言甚是。”陸秀夫聽了若有所思地點頭道,“當下東、西兩個戰場同時開戰,要保證軍需確是吃力。而兩個戰場,臣以為西征為重,順利奪取重慶后亦要在一段時間內靠朝廷供應軍需,耗資也更為繁重。江東之戰雖然是為確保京畿安危,但不宜與敵糾纏,而敵遭受重創后也必會再度尋求和議,因而臣以為可速戰速決,以緩解朝廷負擔”
“速戰速決”趙昺聽了喃喃道。他清楚對于戰爭計劃需要考慮的時間因素,也是交戰雙方都需要的,問題就在于雙方中的哪方就其處境來看可以指望首先從時間中得到特殊的利益。
如果雙方的特殊情況可以相互抵消,那么,顯然是失敗者首先可以得到這種利益。這當然不是根據力學的法則,而是根據心理學的法則。嫉妒、猜忌、憂慮,有時還有義憤都是不幸者自然的辯護士,一方面會給被侵略者帶來同情,另一方面會削弱和瓦解侵略者的內部同盟。因此,時間與其說對于征服者有利,不如說對于被征服者有利。
其次,應該考慮的是,利用最初的勝利,正如我們在別的地方已經指出的那樣,是需要消耗巨大的力量的;這種力量的消耗不是消耗一次就可以完結了的,而是像維持一個大家庭一樣,是不斷繼續著的。國家的力量雖然足以使我們占領敵人的地區,但并不是永遠經得起繼續占領敵人的地區所需的大量消耗的,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繼續供給力量會越來越困難,以至最后可能完全無法供給。這樣一來,僅僅時間就可以使情況發生劇變。
陸秀夫速戰速決的意見同樣是基于此,在進攻戰應該做到速戰速決,以最短的時間完成戰略目標。因為時間越長,軍事行動越困難,給養也越困難。而對于防御來說,持久戰則對防御者有利,一方面其有充足的時間調集援軍;另一方面可以削弱己方的國力。
“陛下,臣以為若想保江南太平,還是應奪取兩淮,以此為緩沖區實現奪淮守江的戰略目標”這時韓振插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