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夷陵出兵后,西征軍都統祁斌親率先鋒軍在前開路,文天祥領中軍壓陣,兩軍相距兩日行程。他一路行來,進入西峽口便眼見兩岸關隘險峻,危峰如林,在這方圓二十里的地域內,夾江百余座孤峰險巖上,均有以塊石壘成的兵寨。
這些古兵寨依山就勢,形態各異,卻有著共同的功能結構周圍石墻上有箭垛、瞭望窗,寨門森嚴,高峰之上還修筑有烽火臺,風平寨是此間的主堡,統稱風平軍寨,正扼住入川的咽喉。在夷陵失守后,蒙元開始在此屯兵兩個千人隊,整修堡寨,防止宋軍溯江入川。
所以這也是征西軍要啃下的第一根硬骨頭,為了保證首戰必勝,都統祁斌親率先鋒軍拔出這顆擋在進軍路上的釘子。此時雖然已經過去兩日,但文天祥依然可以看到有濃煙在山間升起,清晰的聽到陣陣槍聲和爆炸聲,顯然戰斗還沒有完全結束。
“卑職參見文帥”中軍帥船在軍寨下的沱灣靠岸,祁斌領眾將上前施禮道。
“祁都統不必多禮”文天祥抬手相攙道。他對于其沒有按照官場慣例稱呼自己右相感到反感,卻是文帥十分受用,這讓他想起當年在劍閣開府時的歲月,而他自到夷陵軍中后也是每日學者皇帝穿了身沒有軍銜的戎裝,以示自己的決心。
“文帥一路舟船勞頓,還是到寨中暫且歇息再議事”祁斌再施禮道。
“不必了,本帥還是先看一看”文天祥擺手道。
“也好,卑職正可向文帥詳稟。”祁斌猶豫了下點點頭道。
在祁斌的陪同下,文天祥從碼頭上拾級而上行了一段才進入軍寨之中,發現寨中另有乾坤,軍寨由高大的寨墻、甕城、兵居、巡邏道、戰壕、瞭望孔、箭垛、烽火臺組成,功能齊全。透過瞭望孔,對面的棧道和兵寨的一切歷歷在目,其間建有踏步,可以通到高大的城墻中間,以利射箭或投石。堡內轉角通道;寨內有石木結構的房間,寨下有戰壕。
“祁都統,此寨地形險要,敵憑險據守,戰事十分艱難吧”文天祥循著寨中道路向上,雖然戰場已經經過清理,但凝結的血跡和爆炸后的熏灼的痕跡仍隨處可見。一些難以到達崖底和半山間還散落著沒有收拾的尸體,可見當時戰事之激烈。
“是啊,文帥這邊請”祁斌點點頭,眼見已經走到了風平寨最高處的一處烽火臺,伸手扶著其走了上去,指著周邊道,“文帥,風平寨只是主堡,周邊尚散落著幾十處大小哨所和寨壘,均可前后呼應。”
“嗯,本帥看到了,可稱宏偉,非是一族一部所能修建的”文天祥點點頭道。站在烽火臺上,上下幾十里的交通要道盡收眼底,寨內的狀況一清二楚。每座石寨的箭垛、戰壕、兵道、哨口,各寨共同的哨所和石卡,寨與寨相通以至成線成片,少的有十多間,多的有七十多間;主寨甚至還建有甕城,可見工程宏大,規劃嚴密,儼然為以防御為主、守攻結合的軍事建筑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