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從兩人的申述中很快就明白了他們爭執的原因斬獲的首級與所見不符。昨夜戰后因為擔心蒙軍會去而復返借機進營,田忠并沒有下令出營打掃戰場,當然這不能說其過于謹慎,而是元軍經常會采用反殺戰術。
歷來戰爭往往是首級和軍功是掛鉤在一起的。畢竟在古代打仗,親手殺死的敵人首級是最好的證明自己軍功的證據。因而臨陣時有時會發生殺敵一人,三、五十人爭奪的現象,而蒙元就利用對手專好爭功的心理故意設下圈套,每每以數人為餌,誘使對方上前去爭功,其大隊人馬卻突然大隊一擁殺出,結果對手不僅一個首級都得不到,反而會遭到損失,甚至發生為敵所乘將營盤沖破的情況。
所以田忠在天亮后才命人出營打掃戰場,盤點戰果。結果只收取首級三十余個,其中還有六個因為損毀嚴重,不被認定。而倪亮兩次戰斗據其報告,共擊潰敵三個千人隊,燒毀輜重二十余車,但收取的首級也只有六十余個。
王應麟看過統計的戰果后,十分驚詫。產生這種報告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原因無外乎就兩種情況,一種是將領冒功,謊報戰果;另一種就是負責驗收戰果的官員作偽,從中故意漏報或少報繳獲。但昨夜反敵襲戰斗他是親眼所見,只是死在地雷和火炮下的敵軍就不下數百,因而認定是兵部司郎中曹誠故意壓低戰果,便與其發生激烈的爭論。
弄清了原委,趙昺也只剩呵呵了,因為在古代戰爭中,首級數與殺敵數,一直是有加大的出入。不僅當下發生爭論,甚至遺留到后世之中,他就曾在網絡上與諸多人為此發生過爭論,有人認為史籍記載有誤;有人以為是史官皆是有節操之輩,絕不會隱瞞真相;還有人以為,既有武將從中作假冒功,也有皇帝好大喜功,故意為之;甚至上升到政治高度,與當時的社會制度掛起鉤來。
可爭論來爭論去,誰也不知道歷史的真相到底是何種模樣。趙昺還記的當時有兩個例子爭論的最為激烈一個是唐代著名的奔襲擊潰戰,名將李靖擊破東突厥汗庭的陰山之戰,舊唐書李靖傳記載其“靖斬萬余級,俘男女十余萬。”大家皆以為其在領領兵一萬的情況下出擊,卻斬首一萬實在不合理,其中定然有假。
另一個例子就是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御駕親征,取得讓蒙古人多年不敢深入的“應州大捷”。結果雙方近十萬大軍打了一天,明軍才斬首十六人,己方卻傷五百六十三人、亡二十五人。顯然,這傷亡數字怎么看怎么別扭,于是便認為是士人們不喜歡朱厚照才故意抹黑他,或是以此作為朱厚照裝逼失敗的例證。
這個問題同樣困擾了趙昺多年,直到來到這個世界經歷過多次大戰后才明白,史書的記載雖可能有誤,但也不是錯的離譜。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什么樣的首級能被計入軍功呢在古代,可以被計入的首級,大多是在士兵們肉搏中所獲得的完整人頭,其他像是被火器打得稀巴爛的尸體,理論上是不能計入軍功之中。那些被敵人搶走的尸體,自然也沒法算。
考慮到冷兵器的殺傷效率,除非是圍殲或者擊潰戰,往往在戰場中能夠直接擊殺的敵軍數量都相當有限。而即使是圍殲和擊潰戰,士兵能夠獲得的首級數量其實也是相當有限。就李靖的陰山之戰,其實本事是相當著名的擊潰戰,而且李靖這一戰還“俘男女十余萬”,同時又是發生在人員較多的東突厥的汗庭,因此李靖所率的一萬精兵所達成的“萬余級”斬獲率其實還是相當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