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趙昺選擇了主動進攻,在招式上也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技巧,就是直接有效。使用兵器和徒手戰斗不同,冷兵器無論是否擊中要害,都可能讓你喪失戰斗能力,被擊中的肢體可能無法使用,甚至即便治療都較高概率留下殘疾。
因而戰場上格斗的首要目標不是殺死敵人,而是使敵人喪失戰斗力。說的形象點兒,并不總是需要一劍把對方心臟扎個透明窟窿,或者一刀把對方腦袋劈成兩半。對敵看似輕描淡寫的一擊,就能讓對手在短時間內無法有效使用武器,或者當面一刀讓讓對手暫時出現血暈,這幾秒鐘已經足夠了接著再來幾刀或者放個大招用不了多長時間,而且你身邊總會有隊友隨時準備給你補刀的。
另外趙昺以為就是不要停下腳步,要一直保持快速機動,尤其是在面對重甲騎兵的時候。因為對手在身穿重甲進行戰斗的時候,更多的是利用盔甲防御對方攻擊,同時進行反擊。這就要求動作越小越好。因為在高負重狀態下,體力根本不允許你做出那些看似靈活,實際很耗費體力的動作。如果你使用這些很耗體力的靈活動作,要不了兩分鐘,當你的體力就耗盡,基本上就是在戰場上等死了。
因而趙昺回想前世很多很多藝術作品中,對身穿重甲做出各種華麗招式的場面,當下是嗤之以鼻,那在現實里根本都不會存在。前世他還曾聽說些從沒穿過盔甲的愛好者,經常吹重甲如何如何靈活,能做出什么動作。而在演示的時候,表演者確實可以做出各種看起來靈活地動作,但是并不代表穿一身板甲戰斗起來也很靈活。
因為你雖然能做出動作來,但穿甲負重的狀態下,你動作的速度也要遠低于無甲狀態。很多看似靈活的復雜動作,能做出來也沒用,對方可以輕松躲開。因為你穿一身重甲時,就算能做出復雜動作,也太慢了。當然要說的是,在現實的戰斗中,所說的動作慢并不像游戲里一招發過去,會有個幾秒的硬直這么慢。
在練過的人眼里,這個速度簡直慢的可笑。因為在格斗中,普通人舉起手用力下劈的這一個動作時間,其實都夠一個練過的人砍他兩、三刀了,因為實際上戰斗的動作實在太快了,說一句話的時間足夠砍好幾個人了。而古典演義小說里經常出現的大戰三百回合的情況,其實勝負分的很快,否則他們根本不用被打死,而是早就累死了。
而這就又引申出來一個問題,他們認為古代的將領太腐敗了,因為在我國古代的雕塑和繪畫中,武將們卻大多都是圓臉粗腰,有著大肚腩的將軍肚,如此肥碩的軀體怎能戰勝敵人。因為在現代社會,無論是喜歡健身的壯漢猛男,還是影視作品里的歐美動作明星,大多是肩寬腰細八塊腹肌的肌肉男,古代武將形象卻都是沒有很大塊的肌肉,沒有八塊腹肌反而有著大肚腩
趙昺卻要說他們都錯了。古代武將之所以挺著肚腩,并非是古代訓練程度低,吃的癡肥;也并非現代人認為的有肚腩就笨拙不靈活,根本打不過八塊腹肌的猛男。且我國古代形容猛男的成語,也都是膀大腰圓、虎背熊腰這種,特別強調腰要粗才夠猛。
而中國古代武將膀大腰圓形象的最好代表,可能就是一代名將岳飛了。岳飛生有神力,能拉開三百斤的硬弓,和八石的腰開弩,“時人奇之”。他的畫像就是肚子很圓、臉上有肉的胖子形象,標準的膀大腰圓。而不是像現代搏擊運動員那樣長著一副胸圍較腰圍寬大許多,從肋骨往髖骨方向上,腰身迅速收縮,線條類似于狗的腰身曲線的公狗腰,肚子上沒有一絲贅肉,線條分明的猛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