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在”李三娘應聲道。
“哀家知在臨安城中有一支由你的族人組建的護軍,你與他們可還有聯絡”楊太后問道。
“太后所言不錯,陛下領軍收復江南之時,確有一支由瓊州俚兵編成之師由臣妾統領助戰,進駐臨安后編入御前護軍。近年補充的兵員亦皆是由瓊州俚兵中征募,現下屯駐于舊皇城之中,統領也是臣妾的親族,他們與臣妾尚有聯系,逢年節會進攻請安。”李三娘有些不解地答道,由俚兵編成的山地旅駐于京中并非什么秘密,不知道太后為何會問起此事。
“如此最好”楊太后點點頭道,“汝要盡快與族人密會,從中選拔親信之兵編成一軍,本宮亦會以維護燈會秩序之名將他們調到宮城附近。一旦時局有變,汝則要親領此軍護送皇后及幾位妃嬪秘密出京,轉移到安全之地。”
“太后,臣妾非是貪生怕死之輩,愿親領族人御敵,與太后同生共死,絕不茍且偷生”李三娘聽罷怔了下,轉而憤然道。
“本宮知你熟知軍旅之事,才將眾人的安危,趙氏的苗裔托付于你”楊太后卻是厲聲言道,“當年蒙元南侵,臨安淪陷近在眼前,謝老太后暗命本宮攜兩位幼子出宮離城,才得以讓趙氏宗裔未斷絕,大宋復興有期。今時危機再現,本宮自不能讓趙氏斷絕于吾手,而若汝不能護住眾人,亦是大宋的罪人”
“太后大義無雙,前邊即便是荊棘滿地,刀山火海,臣妾也自當不負期許”李三娘聽罷,沉默片刻,意識到太后是在托孤安排后事,雙眼含淚咬了咬嘴唇決然地道。
“嗯,本宮相信”楊太后這才笑著點點頭,又轉向德妃章屏道,“德妃,汝入宮以來一直掌管內宮財務,也要早作打算,收拾貴重之物,以作途中和日后開支所用。”
“是,臣妾自會打理妥當”章屏點點頭,神色黯然地道。
“惠嬪”楊太后知道章屏做事仔細,不需多做叮囑,又看向坐在末位的蘇嵐道。
“太后,臣妾在”蘇嵐起身施禮道。
“惠嬪,汝在瓊州時便已入宮,在大內時間最久,熟知宮中人物。而此次出宮避難不比昔日出行,危險異常,你要從中挑選一些忠勇之人跟隨左右,記住人員不宜過多,但要干練聰明,手腳勤快。”楊太后壓手讓其坐下,和顏悅色地叮囑道,“陛下昔年征戰不斷,多是你伴隨左右,最知其中艱難,還要多多費心了。”
“嗯,臣妾明白”蘇嵐使勁點點頭道。
“唉,最無用的就是我了,諸事不懂,什么忙也幫不上”看著太后安排諸事,唯獨自己被無視了,陳淑嘆聲氣道。
“貴妃也知自己毛躁,做事莽撞了”楊太后被逗笑了,點點其道,“不過卻也并非百無用處,還是能做些事情的”
“太后盡管吩咐,臣妾定會盡心竭力的”聽到自己還有些用處,忙不迭地言道。
“貴妃自幼長于軍中,父伯亦為朝中重臣,與朝廷諸多臣僚、軍將皆熟識,可以負責聯絡地方官員及軍中將領。”楊太后知道陳家是最早入帥府的,而陳淑幼時便在帥府中長大,不僅與應節嚴、趙孟錦一般老臣熟悉,與府中的一干人也是無不相識,此時那些人不是一方牧守,便是軍中悍將。加上其父伯也有不少門生故吏,舊部門將,由她出面聯絡溝通最是合適。
“嗯,臣妾明白了,可吾不愿與太后分離”陳淑聽了卻沒有欣喜,而是垂首眼淚連連地道。
安排好了一應事情,楊太后才命傳膳,而大家各有心事,這頓飯自然吃的是無滋無味,都稍用了些便作罷。楊太后稱乏了,遣散眾人,卻獨留下蘇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