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是可惜”劉黻嘆口氣道。常平倉政府為調節糧價,儲糧備荒以供應官需民食而設置的糧倉。主要是運用價值規律來調劑糧食供應,充分發揮穩定糧食的市場價值的作用。在市場糧價低的時候,適當提高糧價進行大量收購,。在市場糧價高的時候,適當降低價格進行出售。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賤傷農”,又防止了“谷貴傷民”。可惜卻朝廷無錢糶買,而百姓卻賣糧無門。
“劉知事,莫不是要打算和糶,從百姓手中籌糧”看劉黻又是搖頭嘆氣,又言可惜,讓陳則翁警惕起來,出聲問道。
“用汝多言,本相年紀大了,卻也不想被砍了腦袋,陛下制定的鐵律誰敢違逆”劉黻瞪了其一眼沉聲道。和糶名義上是朝廷出錢從百姓手中平價購買物資和余糧,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是象征性的給些錢,甚至是不給錢,與強搶沒有區別,因此被人詬病,也使百姓極為不滿。因此趙昺在開府后便下令不得以和糶之名打壓價格強征物資,違者一律處以極刑,也成為官員們不能碰觸的紅線。
話說到這里,誰都明白當前市場上物資豐富,對元戰爭并沒有影響到百姓的生活。但是現在窮的是朝廷,實在是拿不出錢來采購,可謂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朝廷的收入主要是來自關稅、商稅和田賦,及國家專賣的鹽、酒稅。
可當下才入三月,來自海外的商船剛至,關稅和商稅自然沒有多少;田賦也要到夏糧收獲以后才能繳納;至于酒稅則要在清明新酒上市之后,比較穩定持續的稅源只有鹽稅。也就是說起碼要到六月之后,地方稅賦送到朝廷,財政困難的狀況才能略有緩解。
不過即便夏稅入庫仍不足以支付目前所需,依然會留下一個大窟窿,秋收收上來也填不上,朝廷需要數年也許才能填補上虧空,這還是在戰爭能在今年結束的基礎之上。更嚴重的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眼前他們就需要大量的資金。
“陸相,不若拍賣些公田,以解燃眉之急”劉黻稍緩又提議道。
彼時朝廷從蒙元權貴和叛宋者手中沒收了巨量的財產,當時眾臣都希望將田地分配百姓,以獲得底層的支持。但是小皇帝力排眾議,除了將部分田地重新分配后,還留下了大量的土地作為公田,招募流民和缺敵百姓耕種,收取租金。而留下的田地多為良田,約占據總田畝的三成,并不愁賣不出去。
在土地制度上,宋代繼承了中唐兩稅法以后的做法,私人土地買賣與占有不受任何限制。這一政策可以歸結為兩句話八個字不立田制,不抑兼并。其中也有屬于國家的份額,也就是所謂的官田,來源主要是戶絕田、籍沒田、拋荒田、瀕江沿海的沙田或涂田。另外還有邊境上的營田或屯田。
朝廷為了解決財政困難籌措資金,賣官田就成了方法之一,當然除了軍費不足外,還由于在當時公田的治理和經營存在著相當多的弊端其一、政府治理這些公田不得力,租耕公田的佃戶要作弊,經常欠輸田租,政府沒法全數收進應有的租金,田租流失嚴重。其二、治理這些公田,政府需要付出相當數目的治理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