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朝廷通過賣斷公田,田地歸由私人經營,政府可以減少治理負擔,不僅僅獲取了一大筆錢,還不再需要擔心國有資產的流失,政府只管收取稅賦。且為了鼓勵私人買公田,政府還采取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凡是私人承租田地三十年以上的,價錢減少兩成;凡是買有公田一千貫錢的免物稅三年,一千貫以上的免五年,五千貫以上的免十年;承買荒田的免三年的田租。
“劉知事,陛下進入江南之后就三令五申不得出賣官田,所以賣田之事只怕難以得到陛下的御準。”莊世林聽了笑笑搖頭道。
“本朝歷來有出賣官田籌集軍費的慣例,陛下為何要嚴令禁止呢”劉黻自然也知道此事,但還是十分不解地道。
“下官也曾為此問過陛下。”莊世林依然笑著道。
“陛下言稱,本朝雖然不抑土地兼并,但也禁止官宦和豪強兼并土地,而出賣公田等于變相縱容豪強兼并土地;其次,富豪承買公田,即為有產者,卻有諸多的佃戶和耕田者無力承買,并會從此以往失去耕種的土地,變為無業者,增加了諸多的不安定因素;再有豪強官宦依靠自己的權勢和資金占據了富饒的公田,進而便可操縱土地價格,使得公田賤賣。而中等或貧瘠的田地,沒有人愿意購買,或由于將要被出賣,導致百姓不敢承租而被擱置起來,朝廷就收不到田租,自然也會造成朝廷的稅賦流失。”
“此外,朝廷保有大量的公田,承租給佃戶,不僅能夠減少流民,穩定民心。還可以使得朝廷據此獲得穩定的稅賦收入,保證官員的俸米和軍隊糧食的供應,如此也就保證了國家統治的穩定。至于眾人擔心的自出租公田中發生的困難,那皆是綱紀不嚴、官員懶政的托辭,而非出賣官田的理由”
“嗯,吾以為陛下言之有理,出賣公田乃是竭澤而漁之舉,雖然可以在短期內籌措到資金應急,但從長遠看卻是利大于弊的”應節嚴表示贊同陛下的意見,不同意出賣公田道。
“和父,當年奸相賈似道實施公田法,引得天怒人怨,國之不國”劉黻聽了輕聲提醒應節嚴道。
“聲伯,雖皆是有關公田之法,但兩者相去甚遠,且時事與當年也是迥異”應節嚴捋捋胡子輕聲回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