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都是有大根腳的人,那個阿里又是何來路”趙聽罷點點頭又問道。
“阿里應是阿合馬當政時的親信官員,后受其牽連被罷官,此次重新起用應該是桑哥的舉薦,擔任戶部尚書可能是用起理財只能吧”莊公從回稟道。
“此次蒙元朝廷調整中樞,伯顏是個有本事的人,在朝野亦是甚有威望,真金用他是想重振朝綱,理順各方勢力的關系,對我朝卻是增加了一個大敵。而新入中樞的兩人則皆是蒙古人,漢臣卻為增加,也未調整到實職崗位,應該是為了緩和其與蒙古舊宗的關系,利用他們守住半壁江上。”趙思索片刻道。
“伯顏確是治國不世之才,不過蒙元以其總理軍政對我朝眼下卻非無益”莊公從言道。
“哦,汝何處此言”趙笑笑道。
“伯顏在我朝進入江南之后,其主政兩淮,屢次欲南犯,但皆被我軍擊敗,其已經意識到以武力南侵不再可能,起碼短時間內是難以做到的。因而其便改變戰略,重修沿江城池,加筑堡壘,從進攻轉為防守,若是真金能采用其策,經營數年后,此次北伐便沒有這么順利。”莊公從言道。
“現下蒙元連遭敗績,失地無數,尤其是兵力損失嚴重,漢軍遭到滅頂般的打擊,使得蒙元不得不轉而依靠蒙古軍來穩定局勢。如此就打破了忽必烈一貫以蒙治漢,以漢挾蒙相互制衡的治國策略,而草原宗王們向來對朝廷排斥漢法,這就讓蒙古有可能陷入分裂的危險。伯顏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產生,必然要重整漢軍,可這皆需要時間,就只能對我朝采取守勢,與我朝媾和。”
“若朕不愿意與其議和,而要繼續北伐一舉攻取大都,不給其重整旗鼓的時間呢”趙點點頭,又笑著問道。
“陛下也以為伯顏是大敵,其自然能窺破當前之局,曉得我朝兵力已經是傾巢而出,而荊襄和川蜀兩個戰場尚在進行中。若是我軍繼續北伐,其不惜以讓出大都為代價,全力增援其它兩個戰場,就可能打破危局,威脅兵力空虛的江南,使我朝陷入顧此失彼的境地。所以其算到我們為維持戰線,不會再繼續北伐,深入中原地區,爭奪的也只是一城一池而已。”莊公從解釋道。
“若是我朝與蒙元議和,汝以為當以何處為界于我朝有利呢”趙點點頭道,心說這莊公從卻是聰明,此戰止步于應天府他并沒有向任何人提起過,而其已然想到此節。可他不知道其是從自己無意間的言語中泄露出來而獲知的,還是自己審時度勢分析出來的,便有了考校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