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跟隨伯顏南征,攻沙洋堡時,被飛箭射中手臂,仍奮戰不止,城破時他袖子里已經充滿凝固的血液。攻陽羅堡時,伯顏宣布“先登南岸的人為上功。”史弼率精兵進擊,擊敗宋軍,伯顏登上南岸后,論史弼居功第一,升他為定遠大將軍。
元軍攻下鄂州后,進軍至大孤山,突然狂風大作,伯顏命令史弼向大孤山神祈禱,狂風居然立即停止,于是風言鬼神皆懼之,聲名更甚。元軍進駐瓜洲,史弼奉命率三千人,在楊子橋要道處建立木堡據守,其只領數十騎就直驅揚州城。
姜才當夜率軍萬余人來攻,史弼嚴密防守,殺千余人。姜才退卻,史弼出兵追擊,元將阿術等人也率兵來援,姜才敗退。后又率兵夜襲,史弼三戰三勝。天亮后,姜才看見史弼兵少又率兵圍攻。史弼迎擊所向披靡,手殺數十人。破圍而出后,宋軍數百騎在后面追趕,史弼殿后,宋軍見到他后竟不敢進逼。
元滅宋后,史弼受封昭勇大將軍、揚州路總管府達魯花赤,兼萬戶。后來蒙元湖廣右丞阿里海牙在攻瓊時戰敗殞命,其又調任湖廣行省宣慰使。此后宋軍反攻江南,元軍戰敗,其隨軍退到江北。真金繼位后將其降為襄陽路總管府總管。所以陰錯陽差之下,趙昺攻江南、戰揚州都未能與其碰面。
史弼轉戰半個中國,戰襄樊、破湖廣、攻揚州,取淮東,斬將殺敵,可謂是兇名赫赫,宋朝軍民畏之如虎。而攻打荊襄的宋軍各部皆在湖廣駐扎過,且擴編時兵員也是來自湖廣各地,對其所為是耳熟能詳。而作為一軍主將的張霸出身淮軍,其很可能與史弼交過手。所以張進所言軍兵懼之還是可信的。
“陛下,還有一事不知該不該稟告”張進想想又道。
“盡可直言,你方才所言,朕覺得十分有益于對當前局勢的判斷。”趙昺言道。
“陛下,屬下在我軍收復樊城時聽軍中有人言,除了官兵對史弼心存忌憚外,還十分害怕襄陽炮,因此對強攻襄陽皆極力反對。張霸對此尤甚,在江帥探城深受重傷后,因其年長又從軍最久,便以其暫領軍務,主持攻城事宜。”張進言道。
“張霸主持軍務后,便下令棄樊城移駐鄧城,并攻打谷城縣。對外稱是因為連日暴雨,秋汛提前,擔心敵軍截水淹城。可私下有人風傳是因為張霸聽說蒙元要重奪樊城,已經調動砲軍上船,他心懼不已,又擔心承擔不戰而退的罪名,才想出這么個主意棄城。”
“真是荒唐,荒唐之極”趙昺聽了怒道。
“陛下勿要生氣,也許只是謠言。不過敵軍入城后確是架起了數架襄陽砲,并有敵兵譏笑我軍膽小如鼠,砲尚未發便棄城而逃。”張進見皇帝生氣,有些慌,可還是將實情道出。
對于襄陽砲,也就是回回砲,趙昺不僅前世就久聞大名,而這一世也是如雷貫耳。他不僅從搜羅來的筆記中看到過對其的描述,也聽人說過這種巨砲的傳說,總之說的最多的就是兩個字可怕。
其實襄陽砲的首戰是在樊城,是在至元十年正月,以回回炮攻樊城,一舉告捷。接著元軍才移炮以向襄陽,,在城東南角安置巨炮。“機發,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入地七尺”結果,一炮就射中襄陽譙樓,“聲如雷霆,震城中”呂文煥自知不敵,遂納城歸順元軍。
相持五年之久的襄樊戰役,就這樣在回回炮的一聲怒吼中宣告結束,回回炮就此一戰成名。接著,元軍利用這種威力巨大的回回炮不斷擴大戰果。至元十一年,元軍渡江,宋兵陳于江南岸,擁舟師迎戰。亦思馬因之子布伯于北岸豎回回炮擊之,宋舟全部沉沒。至元十三年,元軍以炮先克潭州,繼克靜江,將戰果擴大到湖南、廣西。
不過趙昺來到這世界也有十余年了,與元軍海上、陸上交戰無數次,其中的戰斗也有拋石機參戰。但是他還真沒見過這種傳說中高達數層樓,發射三百多斤的石彈,射程達數里的巨砲,而見過的所謂襄陽砲皆沒有什么出色表現,不過須臾間就被自己的炮兵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