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也是歸心似箭,離京時皇后與兩位貴妃皆已有孕,本想著兩淮戰事結束就能歸京陪伴,可惜要錯過了。”趙昺也有些傷感地道。
“古人云家累千金,坐不垂堂。”王應麟正色道,“陛下乃是萬金之軀,先征兩淮,再戰荊襄,每每以身涉險,若有萬一,國將無主。此外,我朝收復江南不過兩歲,雖民心歸附,但總有不臣之人賊心不死。陛下久離京師,宵小便會借機生亂,行駕還是早歸臨安為好。”
“京中有太后監國,朕便可無憂,宵小無機可趁”趙昺笑笑道。
“陛下,臣有所耳聞,此次蒙元祈和使團入京后,有人上書要迎回德祐帝,太后下懿旨舉行廷議,商討此事。”王應麟知道妄議太后,有挑唆陛下母子關系之嫌,但想想事關國事,還是將話說了出來。
“哈哈,王相之意朕知道。歷朝歷代皇后擅權亂政有之,但是太后亂國之事卻極少有之。王相以為呢”趙昺聽了大笑著道。
“這陛下所言正是,史上廢后之事有之,但太后秉政卻少有臣僚逆之”王應麟低頭思慮片刻,確如陛下所言。
“嗯,有太后在,朕就能放心在外,無需多慮宮中之事”趙昺點頭道。
趙昺知道其實王應麟的困惑,也是很多人的困惑。縱觀世界歷史,古代中國太后堪稱全球最強,后宮升級的頂級。但我國古代皇后往往都是被廢,太后卻屢屢攝政掌握大權,這是為什么呢素來反對“女主秉政”“牝雞司晨”的傳統文人士大夫為何對太后如此忠誠不二呢
前世趙昺也曾想過這個問題,那時正是羋月傳熱播的時候,太后掌權自其始,是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太后,也是她首創了太后這個詞。
羋月是秦惠文王的老婆,其是楚國貴族出身,雖然早年在楚國地位不高,但到秦國以后得到了秦惠文王的寵愛。不過這時候她只不過是寵妃,等到秦惠文王死后她就被發配到燕國,兒子贏稷當起了質子。但羋月權術過人,后來即位的秦武王嬴蕩死的太早。
秦國無主,羋月趁機帶著贏稷回國即位。要知道,當時羋月母子回國時可謂危機四伏,不過羋月一回來立刻排除異己,成了秦國統治者。贏稷,也就是秦昭襄王,當時年幼,所以全靠母族支持,這成了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外戚加太后主政。
自秦宣太后之后,劉邦之妻呂后成了新的巔峰。呂后的才能在劉邦活著時沒什么展現,不過手腕也是相當厲害。在劉邦死后,她開始攝政,第一次稱制,也就是她的文書稱為“制”,皇帝則稱“敕”,在當時呂后的權威還在皇帝之上,甚至到后期,呂后把她的呂氏一族都封為王爺,可謂權勢滔天。
可笑的是,劉邦剛剛定下一個規則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可以說是把劉邦的臉都打腫了,但是呂后在的時候天下無人敢反,等呂后死了,劉姓諸王才舉兵起義恢復了江山。接下來就不得不提武則天了。武則天作為我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前后控制朝政四十余年,堪稱太后中的太后。
不過像武則天和呂后這樣極端的大權獨攬型攝政并不是古代太后攝政的全部面貌,在歷史上,還有所謂和諧的攝政。比如北魏的馮太后和著名的孝文帝就是和平攝政,還有遼圣宗和蕭太后,孝莊和康熙,太后幫助幼主管理一段時間以后就會還政給皇帝。
其中孝莊對康熙的培養還非常有計劃,孝莊在康熙繼位初期就一直親自主持他的課業與政務學習,等到康熙成年,孝莊就把權力還給康熙,還幫助他剪除了權臣鰲拜,讓康熙很快成長,堪稱太后和皇帝之間的典范。既然太后如此權勢滔天,那么皇后在中國歷史上又是什么情況呢
古代中國皇后相比太后,日子大都不好過。
首先,后宮一大家子人,皇后是中宮之主卻還不一定是真正說了算,比如明憲宗寵幸萬貞兒,皇后都得繞道走。有時,你并不是唯一的皇后,比如周宣帝有五個皇后,還搞了和圍棋一樣的編號,什么天元大皇后楊麗華,天中大皇后陳月儀,其實還不如干脆就東南北西中。
然而,難上加難的事比想象中要多。后宮之中的陰謀詭計并不比電視劇里面的少。中國歷史上被廢皇后數不勝數,被廢的下場好一點是打入冷宮,差一點的直接喪命。歷史上能以皇后身份深度掌握權力,其實也就倆人,一個是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一個是武則天。
那么問題來了,為啥皇后和太后差距這么大到底差在哪呢前世未能想明白的問題,被趙昺在這一世想明白了,而他之所以能得到答案,也是親身經歷之后得到的感悟,且十分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