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太后和皇后實力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皇后一般都是家族出身的貴族小姐,涉世未深,太后可是在后宮里飽嘗腥風血雨,水平差距不可同日而語。一般皇后不過就是運氣好嫁給了太子或者直接嫁給皇帝,手腕能力的差距和太后差的很遠,自然無法承受獨攬大權的重擔。而且要論人脈也是無法相比,太后畢竟在宮里混了那么久,內外親信遍布朝野,所以太后完勝皇后也是情理之中。
當年楊太后還是楊淑妃,奉謝太皇天后攜兩名幼子在臨安淪陷前潛逃,保證了趙氏血脈的延續,后來又在眾臣的擁戴下立幼子為帝,自己以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走上了政治舞臺。可以稱得上是步步驚心動魄,經歷了四處流亡的苦難、腥風血雨的考驗及朝廷的明爭暗斗。
而這些經歷足以讓一個過去不諳政事的內宮嬪妃成為一個政治老手,可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局勢和跌宕起伏、層出不窮的政務。且楊太后監國十余年,朝廷百官的任免皆決于其手,當下的朝廷宰執包括陸秀夫、文天祥和應節嚴、劉黻等人都是其聽政時期的舊臣,即便不著意培養也都與其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而皇后吳曦當下不過是個十八、九歲的小姑娘的小姑娘,在現代不過就是個高中生。即使再聰明能干,自身的閱歷也決定了她的眼光和處事能力上的不足。再加上親族在朝中的勢力被清洗,在內外幾無助力的情況下想搞事兒也是無能無力。
此外趙昺明白在這封建社會中,無論皇后、太后,都不能作為當前時代的權力代表人,他們能夠擁有的權力還是來源于男人,而群臣對太后的信任和尊崇也是來自對父權的敬畏,所以她的權力獲得,必須建立在依附自己的基礎上才能得以實現
趙昺與王應麟聊著朝廷上的事務,談論著當前的局勢,看似都是些沒有多少實質內容的東西。可他知道這也是一種工作藝術,自己可以通過這種聊天將自己的想法透露出去,而陪聊的王應麟也會有意無意的把他的想法和朝中的情況告訴自己,并將皇帝的想法通過他的渠道散播出去。所以這種互動還是很有必要的,是君臣之間達成中勿需多言的默契。
而就在他們談話間,倪亮也會將攻城的進展遣人告知。趙昺對他的做法嘴里說著不必如此麻煩,一切皆可自斷。但心里十分欣慰,因為其永遠分得清誰是大小貓,即便得到了權力也沒有忘乎所以,當皇帝的自然喜歡這樣心懷坦蕩的臣子。
“陛下,急報”這時譚飛面帶焦慮的匆匆進帳呈上一封書信道。
“第八軍的”趙昺接過一看有些詫異地道。
“陛下,信使稱第八軍發生嘩變,形勢甚是緊張,請陛下速做決斷”譚飛點點頭道。
“咝”在旁的王應麟聽了不禁倒抽口冷氣,他知道當前護駕的御前護軍皆投入攻取樊城的戰斗,一時間也難以撤下來。而護駕的只有親衛團和侍衛營,可第八軍兵力四萬余,他們根本就抵擋不住。
“哪里有那么嚴重,不過是軍中兵卒甚是想念朕,他們自發的想要前來看看朕而已”趙昺展開信箋迅速的瀏覽著,卻越看越輕松,緊繃的表情也漸漸舒展開了,閱畢將書信隨手遞給王應麟笑笑道。
“下邊的人就是喜歡大驚小怪,正如陛下所言哪里是什么嘩變,軍卒只是迎駕心切做的有點出格了。如此臣就替陛下走一趟,安撫下他們的情緒,再讓他們來樊城見駕”王應麟也一目十行的看完,將書信放于桌幾上,笑著拱手向陛下請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