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鉦深以為是。王應麟又擺明當前的厲害關系,此次陛下親征襄陽,實是前來督戰,已經是表明對其久戰不決的不滿。而后又出現張霸遲遲不肯迎駕及八軍險些嘩變之事,讓陛下的疑慮不能不加深,并對荊襄各部的戰斗力產生懷疑。
如此情況下,陛下必然會對荊襄方面進行整頓。之所以張霸逃脫一劫,正是因為陛下出于愛護之心,不虞使江鉦名譽受損,以致影響到日后的前程。而若他堅持不肯卸職回京,必然讓陛下有所顧慮,難以放手整肅,還會給陛下留下貪權的印象,引起君臣間的猜忌。
所以,王應麟勸江鉦不若借傷病為名急流勇退,在大戰之前脫離開這個是非圈子,既能保全江家忠烈之名,又不至于讓自己的名聲受損,還能讓陛下安心。江鉦稍作考慮后,便接受了他的建議,答應明日上書請辭,歸京養病。
趙昺聽罷圣心大慰,也是暗松口氣,如此一來自己行事就不必束手束腳了。而更讓他覺得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話說的真好。王應麟此次隨扈出征,不僅是起到了上傳下達的作用,還協助自己處理政務,督查地方。且其還是一個做人事工作的好手,為自己排憂解難,把棘手的問題圓滿解決了。
事情辦得妥帖,趙昺自然會贊賞一番,而心中不免有些遺憾。王應麟今年已滿六十五歲,到了致仕的年紀,否則再留任幾年,協助自己處理政務該有多好,當下尋一個精于政事,做事穩妥放心的人還真不好找
次日,江鉦上書請辭,回京養病。趙昺看了,當下駁回,希望其能繼續在軍前效力。辭呈被駁回后,江鉦再次上書請辭,言辭切切,忘陛下憐憫,放其回京養病。趙昺再次駁回,并遣御醫前去診治。第三日,江鉦拖著病體見駕,當面請辭。
如此麻煩,趙昺和江鉦其實都心知肚明,旁觀者也是門清。這三辭三讓已經演變成了一種禮制,而禮制的意思大家應該都懂,不管大家樂意不樂意,該做還是得做,不然相當于手續沒做完。官員申請退休,按照禮制,皇帝也應該三次下詔挽留以表示尊敬。
這就類似于古代兩人結婚,拜了父母拜天地,偏偏就不夫妻對拜,直接送入洞房。那來捧場的賓客也只能一臉懵逼,一臉震驚,外加覺得這對新人真是不懂事。以后說起來也會覺得新媳婦名不正言不順,會有輕視之意。所以官員請辭的時候,皇帝一口就答應下來,純屬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