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見陛下”幾個人進殿后,只見陛下有些興奮的在殿中走來走去,急忙上前施禮。
“好消息,文相在嘉陵江大勝蒙元蜀軍,收復重慶,奪占凌霄城,在蜀東站穩了腳跟”趙昺壓抑不住喜悅,抬手讓他們免禮,急不可耐地道。
“恭賀陛下”自四月陛下派出第十軍增援川蜀戰場后,便消息斷絕已兩月有余,對那邊的情形毫不知曉。今天竟然有捷報傳來,大家意外的同時,亦是興奮不已。
“收復重慶,重建山城防御體系,蒙元進攻大宋的后門就關死了,若是再收復襄陽,江南無憂矣”趙昺十分高興地說著,并將文天祥的奏章遞給王應麟等人傳閱。
王應麟詳細看過經過,心中也是感慨萬千。川蜀地形奇險,入川的道路異常艱難,物資供應苦難,帶著一支孤軍千里遠征,也只有文天祥這樣堅韌的人才能做到。
在去歲末,征蜀大軍經過苦戰,已經打通了入川的水陸通路,文天祥領軍沿水陸收復長江沿岸萬州、忠州、涪州,逼近重慶。由于冬季進入枯水期,江面收窄,水深不足以讓戰船通過,便暫時停止攻擊。在占據多功城后,分兵攻取達州,破西柳關,克牛頭寨,收復并重建禮義城、榮城、大良城、運山城、平梁城、青居城,敵軍退守苦竹隘。如此兩路宋軍會兵于合川。
當年鑒于蒙古騎兵游走無定,川西平原又無險可守,余玠受山水寨啟發,將城池搬到山間,建立山城防御體系。宋代的山城大多座落在依山傍水的山崖之上,平均海拔雖僅百米,卻峭壁環繞,遠比人造城墻險要,有的地方甚至可以憑借天險而不筑城,地質學上形象地稱為“方山”。
“方山”山頂平坦,周回數百十畝至數十里不等,有田可耕,有林可用,有水可飲,適合軍隊長期駐守,逃亡的百姓也來到山城耕作生息,又為軍隊了必要的糧草。大宋建設方山城堡體系,是以合川釣魚城為中心,不僅這里臨近四川制置司大營重慶,地形也奇險無比。在這些山城面前,蒙古鐵騎失去了速度的優勢,且山城之間以舟楫往來,又令不善水戰的蒙古人吃盡了苦頭。
釣魚城地處重慶市合川城東五公里的釣魚山上,嘉陵江與東北來的渠江在渠河嘴相匯,流經合川城,又與西北來的涪江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巴”字形大水灣,如同“口袋”一般,將釣魚城灌在其中。釣魚城北、西、南皆有江水環繞,東倚華鎣山,海拔雖只有三百米上下,卻“倚天拔地,雄峙一方”,儼然一座天然的軍事壁壘。
當年悍將王堅鎮守釣魚城,又征發石照、銅梁、巴川、漢初、赤水五縣十余萬萬百姓加固城池,加上山體的天然高度,城垣高數十至百米上下,建有奇勝門、鎮西門、小東門等八道城門。其中小東門與出奇門旁還有城墻直插嘉陵江,喚作“一字城”,如利劍般截斷嘉陵江航道。王堅還令人在山上開鑿水池,名為天池,又鑿井七十二眼,泉水四季不涸,即便被圍攻也有充足的水源。
本來以為會在此有場苦戰,但是釣魚城在當年王堅降蒙后,敵軍憤于在此被阻三十余年,殞兵無數。為了泄憤,也為了防止重新被宋人利用,對山城進行了大肆破壞,拆除了主要的防御設施,以致當下無法加以利用,便集兵重慶,屯重兵于嘉陵江岸。
待進入雨季后,江水上漲,宋軍戰船進入嘉陵江。蒙元在川蜀本來也建有一支水軍,準備在占據川蜀后順長江而下,攻取江南。但是因為攻宋戰略的改變,這支水軍并沒有在攻克江南中發揮作用,而十多年后也因為缺乏訓練,戰斗力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