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阻止宋軍攻城,元軍守將無奈之下也采用鐵索連舟的戰術,把戰船用鐵索和鐵環連接起來,個別地方再鋪上木板,設立水寨,抵擋宋軍的進攻。其實戰術無所謂好壞,但要因時、因地施策,而鐵索連舟也是同樣。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那就是增加了穩定性和舒適度。
而缺點就不止一條了耗時費力,成本很高;作戰靈活性嚴重下降,幾乎為零;一損俱損,其中一條船受傷下沉或者觸礁擱淺會拖累同伴;一旦被敵軍抵近登船,則與陸戰無異;戰勝則不便快速追擊敵軍,戰敗則全軍覆沒。
元軍面對進入江中的宋軍,敵將認為自己的戰船無論是數量還是體型都要強于吳軍,但是仍不能取得大勝的原因就是沒有發揮戰船的優勢。便創造性的想出一個妙招,就是把戰船用鐵索連成一排,使得大小船只行進速度一致,順江流而下與逆水的宋軍戰船硬碰硬的干一仗。
但是他不知道宋水軍的強盛及火器大量的適用,以致失敗從其把戰船連起來那一刻就已經注定了。宋水軍在劉師勇的指揮下,采用小股多群的戰術分路出擊,迂回到敵軍側后,然后以火炮轟擊。敵船連鎖一船被擊沉,則連累數船同沉,一船失火則臨近的戰船同燃,
只半日的時間,敵軍戰船不是被燒毀,就是被擊沉,出戰的敵兵跳到江中,被滾滾的江水沖走、溺亡。一戰敵軍主力三萬多人死于非命,此后宋水軍以戰船炮火掩護攻城,炸開臨江的北門攻入城內,盡殲城中敵軍,占據城池。
敵蜀東兵力主力在此戰中基本喪失殆盡,文天祥遣兵向南出擊,敵軍無力再戰或逃或降,連接收復虎頭城、南平城,終于解凌霄城之圍,與仍舊堅持抗蒙的宋軍民會合,終于完成陛下所交待的任務。而凌霄城中此時在川蜀盡數淪陷后,又堅持了十二年,待宋軍入城后,城中軍民老幼只剩下五百余人,身體虛弱,衣衫襤褸,武器損失殆盡,糧食極為匱乏,已經是危在旦夕了
“陛下,文相已一支偏師千里遠征,不僅收復了川東,重建了山城防線,也完成了陛下救援凌霄城的任務,應予以封賞,對凌霄城軍民予以嘉獎”王應麟感慨萬分,向陛下奏道。
“屬下附議,凌霄城以一支孤軍,堅守山堡十余年,苦戰不降,實為我大宋忠臣義士,理應褒獎”林之武也施禮奏道。
“嗯,朕也有此意。”趙昺點點頭道,“收復川東,將帥得力,軍卒用命,皆晉級一等,功勞另議,賜錢二十萬貫賞軍。凌霄城軍民忠君愛國,孤軍奮戰十余年,皆議功封爵,以示褒獎”
“陛下圣明,臣等代川蜀軍民謝恩”眾人聽了也是一驚,盡數封爵在本朝尚屬首例,但人家也是當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