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史書記載,梁簡文帝曾泛舟窮柳子山檀溪之源,唐代襄陽著名詩人孟浩然從檀溪泛舟到萬山釣魚“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閑”的詩句。但是檀溪由于漢江的改道與變遷,兩者不再貫通,現下的檀溪早已失去了當年的豐韻,很多地方已經干涸,有水的地方也只是涓涓細流。再加上近人為地填湖、造地建房,鴨湖也被侵占。好在江河可以改道,而移山填海畢竟是傳說,山的變化相對還是很小的。
所以要想確定琵琶山的位置,就要從中確定柳子山、襄山、襄水和檀溪的準確位置。趙昺翻閱了史料和地志,關于襄山地理位置的記載是襄山,縣西北五里,以水駕山而下,故名。其水南流為襄水,北流為檀溪。柳子山,縣西北十五里,下有柳子關。
柳子關的記載還有襄陽志說“柳子關縣西七里。”唐代著名詩人皮日休在劉棗強碑文中說“先生,不恙而卒墳去襄陽郭五里,曰柳子關。從上述記載我們不難看出,襄山,在襄陽城的西北五里處,其中,在此發源的水有兩處,一處向南流的水稱為襄水,一處向北流的水稱為檀溪。
從上述記載看,襄陽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園林城市。古人將三座山命名為三峴,并不是偶然的。這三座山的海撥都不高,正好符合峴山“山小而險”的特點,除了三峴正好處于上、中、下的地理位置外,三座山都有漢江或檀溪縈繞,符合古人依山傍水的審美觀。
這也就從中可以推斷出檀溪發源于柳子山,柳子山與襄山很近。這就為確定襄山的位置了準確的依據。關于柳子山,無論是從史志記載的地理位置還是從檀溪的發源地來看,都證明柳子山就是現在的峴山最高峰扁山,這就說明,與扁山相鄰的山就是襄山。而猶豫琵琶山又在縣西南五里的記載相比對,說明兩山也不會太遠。
趙昺現在已經能夠確定自己的位置,又叫過劉通與其的地圖進行比對,盡管事務局的地圖更為詳盡,他不能不謹慎些。正所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用在此也正合適。當下別說千里,就是三、五里也會誤了大事。屆時兵將云集,圍著攻打了半天才發現走錯了地方,不僅浪費了時間和兵力,也許還會將己方置于險地。
趙昺可不想犯下這么低級錯誤,損兵折將不說,自己也會落下天大的笑柄,使他威信皆無,將來還怎么領兵作戰。兩下比對之后,自己預判的位置與其的地圖相差不大,由此圈定了目標的大致范圍,并規劃了晚上的行軍路線。
當夜幕再次降臨,偵察分隊飽食之后,整理裝備,檢查武器,將水壺灌滿。趙昺也重新背上了被減重的背囊,而他沒有再多言。一是不想辜負了大家的好意;二是也怕行至半途,體力跟不上,拖了后腿。也就厚著臉皮接受了。
因為今晚的路線上要穿越蒙元的數個哨所,夜深人靜的大山里,丁點聲響都會傳的很遠,所以要最大限度的消除隱患。趙昺整理好裝備,拿起槍跳了幾下,沒有發現物品散落,也沒有聽到裝備的相互撞擊聲。而后大家又相互檢查了一遍,直到沒有什么紕漏才上路。
今夜雖然天氣晴朗,但是依然沒有月光可以借光,仍需要摸黑趕路。今晚盡管沒有了雨水的干擾,路好走了許多,而讓趙昺煩惱的是山里的蚊蟲卻肆虐起來。它們簡直是無孔不入,即便已經實現扎緊了袖口和褲腿,依然能夠尋到縫隙鉆進去叮咬,裸在外邊的頭臉和雙手不大功夫就不知道被叮咬了多少下。
而蚊蟲才不管你是不是皇帝,一樣不會放過,實施著無差別攻擊。行不多久,趙昺就覺的身上刺撓難耐,想著這個時候若照鏡子,里邊肯定是個豬頭,皇后都不一定能認出來自己。可他也不敢去放肆拍打,以免發出聲響驚動敵軍哨兵。而其他人估計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個個也不時的聳動肩膀,將臉在袖子上蹭兩下,稍稍緩解奇癢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