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夜艱苦的行軍,偵察分隊接近了預定區域,但是如何確定那座山是琵琶山仍然有困難。他們已知的消息是“柳子關因柳子山得名,但柳子關的確切位置卻不在柳子山下,而是在琵琶山山附近。”另外就是琵琶山因形似琵琶而得名。
但是柳子關早已淹沒的歷史的塵埃中,而周邊又人跡難覓,想找人打聽都難。再者他們是外來者,一旦貿然現身詢問,很可能被積極分子舉報,那么再難以隱匿行蹤,只能趕緊跑路了。
至于以形入手,大家皆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句詩,這就已經充分說明在不同角度看到的東西是完全不同的,且其中又有許多牽強附會之嫌。即便是同一位置,你看著像琵琶,可在我眼里他就是個南瓜,這個線索也并不大靠譜。
趙昺于是很快放棄了以此為據尋找的念頭,而以實際情況入手。自己找的是處用兵之地,管它是叫阿貓,還是阿狗呢于是他們著手搜尋符合即可控制山間谷道,又可阻擊南部來敵兩個條件的要地,果然換了思路后很快就有了結果,但是讓他們有些失望。
這個山頭相對獨立,也并不高大,一條可通車馬的谷道從其腳下穿過,趙昺估計這條谷道很可能就是檀溪的故道,淤積干涸后成為道路。這個現象十分常見,山間谷道很多都是雨季是溪流,而旱季就成了大路。而另一個發現就是此處蒙元駐軍并不多,也就在三個百人隊左右,兩個百人隊駐于山腳,一個駐于山腰處的營壘中。
不過趙昺也很快釋然,由于歷來攻襄都是從南部突破,因而守軍會將兵力集中于南部山區據守。西部用于地狹,大部隊難以展開,所以歷代兵家都不會選擇自西方突破,守方自然就不會將主要力量布置于此。這里駐軍較少,也就不難理解了。
為了進一步了解此山的情況,趙昺冒險領著一組人自后山攀上去抵近偵察,也明白了為何蒙元在此布置的兵力為何不多,是因為這山太難爬了。由于山勢險峻,樵夫和獵人都很少至此,更無人開荒墾殖,使得這里更加荒蕪,植被保持完好,山上樹木十分繁盛,其間布滿荊棘,基本上沒有路,攀登極為困難。
因而敵軍要想奪占此山,只有從正面強攻,想從側翼迂回就會被繁盛的草木所阻,更難以展開兵力,也不必擔心多面受敵。而三百兵力占據有利地形,周邊又有其它堡寨,距離襄陽城也不過數里之遙,他們只要阻敵一時,周圍的軍隊接警后就能趕來增援。
幾個人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爬上山,尋到了一條可以勉強上山的小徑,進一步確認了敵軍的布防情況。也終于得以確認了這里就是琵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