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省的職能,在唐時與我朝并無太大不同,同是待大小事務政事堂議定后,由尚書省執行。尚書省分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不過六部次序有時略有改動。唐開始時是吏、禮、兵、民、刑、工,唐太宗時改為吏、禮、民、兵、刑、工,至我朝初年次序是吏、兵、刑、民、工、禮,神宗時王安石變法,其次序為吏、戶、禮、兵、刑、工,次序為后所沿襲。”
“為何又有后來的宰相失職呢”趙昺插言道。
“這”王應麟愣了下,心中暗自苦笑,自己極力避免與陛下談及權力分配問題,使得陛下心中生厭,導致此事無果而終,否則自己豈不成了士林的眾矢之的了,畢竟入相是每個士人的終極愿望。而要因為自己言語不慎而讓陛下熄了恢復三省的念頭,那真是百死莫恕了。
“陛下,宰相失職也非是一時所致,而是世人為名聲所累,肆意擴權所致。”王應麟沉吟片刻,重新組織了下語言道,“陛下當知宰相之權分于三省,逢國是需共同商議,便是堂議,議政所在之地稱政事堂。能入其中議政便形同入相,一時為士人們所追捧。”
“堂議之制初時,不過是三省首官。但后來參加政事堂議事的長官越來越多,凡是參與政事堂議事的官員身份都等同于宰相,宰相的權力就進一步被分散,而稱相者日增。”
“哦,彼時宰相只怕成了江中之魚,人人皆可發布號令,導致朝政混亂,成了弊政啦”趙昺聽了呲笑道,他想起自己前世的那家造船公司,那也是個家族企業,兄弟兒女一大堆,不是掛副董事長,就是副總經理的銜。經營不一定懂多少,但是有了頭銜就能在公司辦公會就有發言權。
每逢開辦公會那就是公司的盛事,平日難見尊容的副字頭領導們都會如期駕臨,大家一個個都提心吊膽,擔心哪位副總一個不留神就把自己的飯碗砸了。而最緊張的卻是保安部,那幫大爺們若是只動嘴也就罷了,搞不好就會文斗變成武斗,他們到時就得進場鎮壓,而最后往往是保安們去領委屈獎。
“正是,到唐中葉以后,皇帝規定,只有加了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頭銜的才是真宰相,其他官員不能叫宰相。而擁有這個頭銜的官員越來越少,于是三省的很多官員就先后被排斥出了宰相的行列。三省六部制就名存實亡了。”王應麟回答道。
“王相,這好像所問非答吧”趙昺聽了咂摸咂摸嘴,覺得其說的不大對味兒,老頭兒像是在旁顧而言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