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不如行動,趙昺捋清了脈絡,準備下手開始設計未來的政治格局。他是搞船舶設計出身,而多年培養的成的思維習慣也不由自主的帶進了對政體的設計思路,其實他覺得也沒有什么不同。從大里講,萬物歸一,道理想通;從微觀世界將,任何物質都是有最基本的原子堆砌而成。
以此推理,趙昺以為船舶無外乎由船體、動力系統、操作系統三大部分組成,然后在通過用途的不同而進行細分,從而設計出不同類型的船舶,進而選擇適合的船體、動力系統和操作系統,添加不同的模塊,建造出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用途各異的船只。
如果將當前的國家比作一艘尚在空白圖紙的船,作為承載整個體制的船體就是國家制度。在這個問題上,趙昺沒有選擇,只能是封建帝制,中央集權的官僚政治體制;至于國家的動力系統,他認為當然就是生產力的發展。再說的高大上一些就是社會物質和文明的進步、國家的富強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操作系統,自然就是國家的官僚機構和武裝力量。
當下船體有了,發動機也有了。雖然這臺發動機已經燃料不足,零件老化,導致動力下降,但是尚能勉強支持船的前行,但也急需找到加油站,添加燃料。至于操作系統,雖然船長的目標明確,但是船員們表現不一,有的干勁十足,有的慵懶懈怠出工不出力,有的干脆偷偷掛倒擋。
現在趙昺就是船長,領一幫素質不一的水手行駛在可覆舟也能載舟的人海之上,他要做的就是能讓這艘大船平穩的行駛在波濤洶涌的海上,乘風破浪,克服重重困難,直到到達幸福的彼岸。而要讓船能行駛在正確的航線上,加快速度,就先要對操作系統進行升級改造。
趙昺繼承這艘船的時候已經千瘡百孔,眼看就要沉了,他當了十多年的修補匠,終于將讓這艘船已經能夠勉強航行。而這幫水手們卻因為前幾任船長疏于管理,不注重思想品德教育,而變得散漫又固執,養了一身臭毛病。
這份精神文化遺產的核心內容,自然是指大宋朝的士人們創造的宋學,那些出新前代卻影響至今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道德情操與民族性格。這不僅是學術思潮,且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對民族素質與價值信仰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趙昺也當然明白世界上社會的進步與思想的進步是分不開的,而大宋朝能夠創造出燦爛的文化,說明宋學也非是一無是處。
首先在宋朝已經誕生了平等的意識。唐宋社會轉型,開啟了科舉公平競爭的閘門,包括工商業者在內的各階層子弟都有可能登第入仕。整個官僚隊伍主要出自科場的選拔,他們雖有等級高低,但“比肩事主”,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