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驟冷,官兵們還穿著單衣,要趕緊設法籌措些御寒之物”趙昺憂心地道。他們去歲也是這個時候出兵,穿的是冬裝,入夏后換了夏裝。征荊襄本來以為會很快結束,沒想到延遲了月余還朝,沒有能趕上更換冬裝。
“官家勿憂,陸相已經將護軍所需的冬裝送到了建康,存放在碼頭官倉中,今明兩日就能送到船上,陸續發放給諸部。”倪亮在旁言道。
“哦陸相想的很是周全啊”趙昺有些驚喜地道。
“船上也缺少御寒之物,還要上岸采買些好炭和被褥”王德言道。
“好”趙昺點點頭又道,“你也要給王、謝兩位先生買一些,尤其是疊山先生家還有家眷,恐怕也會有所短缺。”
“屬下遵命”王德答道,“往年要到十月中、下旬才會換厚衣,今年才月初就如此冷了,早知如此就在池州備下了。”
“有家在建康的軍卒也說今年入冬早,再早些年十月底換冬裝都不遲”倪亮也插言道。
“入冬愈來愈早,這非是好事啊”趙昺聽了卻是皺眉道
早膳后,建康知府劉辰翁上船覲見,趙昺在書房中與其會見,王應麟和謝枋得兩人自然在旁作陪。其獻上些上好的木炭,予陛下驅寒。艙中點上了火盆,驅散了濕寒之氣,覺得暖和了許多。
“今年秋糧收成如何”相互見禮,寒暄了幾句后,趙昺便問道。
“稟陛下,今年糧食與前年相比稍許歉收。臣查問下屬,皆言是入冬早,春天遲誤,影響了收成。”劉辰翁答道。
“怕是進入寒冷周期了”趙昺的想法再次得到了證實,面帶憂慮地道。
“是啊,江南是比往年冷了,在太宗雍熙年后,也出現類似情況,氣候急遽轉寒,江淮一帶漫天冰雪的奇寒景象再度出現。長安,洛陽一帶在唐朝以后可以種植的柑橘等果樹全部凍死,而淮河流域、長江下游和太湖皆結冰,可通車馬。”王應麟在旁道。
“嗯,蘇軾誦杏花詩中的關中幸無梅,賴汝充鼎和正可為證。而唐時,不僅長安冬天沒冰沒雪,開元年,揚州甚至出現過稻米兩熟的事情”謝枋得也言道。
“不過我朝南渡之后,氣候又逐漸轉暖,直到蒙元犯境時又逐漸轉寒,今年又比往年入冬早了數日”劉辰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