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當時太學生的構成而言,富貴人家子弟占有相當比例,在污濁的政治環境下,他們熱衷于高官厚祿者為數頗多,太學生隊伍中個別受人賄賂褒貶不公者有之,見風使舵者更是屢見不鮮。有些執政大臣也看門道,學會了使用通過太學生左右輿論的策略,最突出的就是兩個奸相秦檜和賈似道。
“陛下的評價十分中肯和實際,此次學亂背后亦有人挑動,但據臣所查朝中官員并未涉及,而是士紳從中挑唆。”陸秀夫言道,“蒙元占據江南十余年,他們重利輕儒,官學皆被廢棄,士子只能入書院求學。而各地相阻,加之蒙元多年為開科舉,書院之間的交流也基本斷絕,形成故步自封,閉門造車的氛圍,導致各學派之間成見愈深。如今我朝重歸江南,但形勢已變,儒士們卻仍以舊時觀念視之,沖突也就不可避免。”
“陸相分析的極是,朕曾多次說過,以儒治國是大宋的根本,這個不會改變。但是朕也數次強調,若是士人不思進取,抱著舊時的規矩不放,也必將被新興的階級取代,為歷史所淘汰。”趙昺言道,“現下江南儒士的主要問題就是因為朝廷的缺位,導致思想混亂,道德水平衰退。所以朕以為要分成數步走,來改變現狀。”
“請陛下明示”幾個人施禮道。
“首先要恢復官學,確立確立官學的正統地位,構建新的教育體系,使得士子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其次要對百姓進行宣教,使他們明白什么大義,并以此作為人人遵守生活的準則,自覺約束個人行為和集體行為;另外朝廷要對書院進行規范,禁止傳播不利于國家穩定、各階層團結和社會進步的言論;此外,要盡快完成律法的編修,作為規范行為的規范。”
“陛下,現在我朝尊儒,但學派眾多,又以修習理學者最眾,如何加以規范呢”應節嚴問道。
“朕認為提倡的道德觀不能是某個學派的觀點,而是以意識形態為基礎的人們在共同生活中的行為準則和規范,也就是整個社會絕大多數的共識,而非維護少數人利益的規矩”趙昺言道。在前世,他可以說從幼兒園就開始接受道德規范的教育,上學后的每個階段又有專門課程加以強化,更是各種考試的必考項目,想記不住都不能,所以張口就能說上一套套的。
“嗯,陛下言之有理,如此才能求同除異,為天下人所接受,實現大同”陸秀夫聽了也是精神一振道。而在座眾人也是齊齊點頭,表示贊同。
“朕以為當前的道德觀是以儒家提倡的為主,但歷經千年不斷的發展,并借鑒其他宗教的精髓,形成以天下為公的道德理想,忠恕之道的道德原則,中庸之道的道德規范。我們可以加以細化和補充,以形成可為各階層接受的總規范”趙昺言道。
他這話說的毫無毛病,即便是現代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道德觀仍主要是指以儒家為正統的傳統道德觀,雖其精華和糟粕并存,可今天仍代表著禮儀之幫的中國傳統文化。儒家要求人們按照中庸之道行事做人,不偏不倚、平平常常仍然是中國人的為人處世的準則。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任能,各得其所,各盡其力也是儒家的道德理想。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是儒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實現其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的基本途徑。這些觀點放在此刻當然也不會有違當下人的共識,更能為世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