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報,陛下做的對”
圍觀的人群中爆發出陣陣歡呼聲,顯然十分贊同皇帝的做法,好一陣后,趙昺壓壓手,讓眾人安靜,又道,“我們可以看看當下朝中的眾臣,陸相當年赴國難,拋家棄子,孑然一身前往行朝,滯留家鄉的妻兒遭到蒙元的報復,親人罹難,骨肉分立,而其在奸相陳宜中畏難逃走之時,挑起了復國重擔,才使得行朝得以幸存,數十萬軍民沒有離散,輔佐兩位幼帝堅持抗元。”
“文相雖遭到朝廷奸佞貶嫡,但依然不忘大義,組建義軍入京勤王,數敗而不餒,直至為敵所擒。蒙元大汗以相位相許,萬金為籌,而其不為所動。其后蒙元以其妻兒為質,脅迫他降元,但依然忠心不改,以致妻女亡于蒙元獄中,兒子死于逃難途中。可其獲救后,立刻投入到抗元之戰中,卻沒有去尋找家人,而今又領軍伐蜀,奪回川東,為國立下殊勛。”
“再看應相,以花甲之年勤王,十數年輔佐朕忠心耿耿;江相自不必多言,江氏一門忠烈,族中數百人為國殉難;王相當初未能加入行朝,但忠心不改,在獲知行朝在瓊州立足后,率門人子弟及江南士子百余人不畏艱辛偷渡入海前往瓊州勤王;劉相也曾是太學生,其仕途坎坷,仍不忘初心,途中身染惡疾,可謂朝不保夕,但依然不忘教導朕,復興我朝,救百姓于水火,忠心可昭日月。”
“行朝十數年苦斗,數十萬忠貞義士犧牲于轉戰途中,你們看看歸還江南的官吏、將士哪一個沒有親人亡于蒙元、叛臣賊子之手。但有些人卻嫉妒他們當下的官位,質疑他們的忠心,聲稱他們是奸佞,要將他們趕下相位,取而代之。現在朕可以告訴他們,朕沒見過這樣的奸佞,絕不會答應。大家答應嗎”趙昺說到激動處,熱淚盈眶,起身振臂高呼道。
“不答應”
“不答應”
“不答應”宮前的廣場上即刻想起了此起彼伏的的應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