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官一直是大宋,也是歷朝歷代的頑疾,但一般都會出現在政權建立的中后期,而在立國的初期往往不會出現。這不僅因為是制度問題,也是官員多年的累籍所至,就跟肥胖差不多,覺得今天多吃一口沒事,明天多吃一口也沒多大關系,但日積月累之下就成了病。
趙昺重奪大宋江山,說是復國,其實也可以算作太祖開國建立北宋,高宗南遷建立南宋后的第三次建國。作為一個年輕的政權,尤其是從瓊州彈丸之地發展而來的新朝,可以說在各方面負擔較小。而官員數量不是多,而是缺,且缺口很大,畢竟行朝在瓊州規模很小,占據的也是彈丸之地,不需要那么多的官來維持運轉。
但是江南卻是不同,數朝累及下來,名目繁多的官員多如牛毛。在蒙元占據江南后,殺了一批,降了一批,歸隱了一批,遺留的官員數量依然龐大。不說給他們安排工作,就是補發所欠的十來年的工資,不僅朝廷得破產,趙昺把老婆和孩子都賣了也不夠。況且,還朝之后接著清查背叛的官員之名,殺了一批,抄沒了一批,財產早都充了公,錢早都花了,地早分了,不可能再發還給他們。
話又說回來,在鎮反之中有沒有被冤枉的,有沒有弄錯的趙昺可以肯定說有。但是平反昭雪暫時不會做,因為這不僅事關威嚴,也是有關國策。至于對于遺留官員的問題,朝廷為了解決官員短缺的問題,也從遺留的官員中重新征辟了一批沒有劣跡,有才干的中青年官員充實到朝廷和地方任職。
眼前站在階下的幾個人,顯然在重新征辟的行列之外,這說明他們肯定有歷史問題。其實他們的黑材料此刻就在趙昺的手里,不過他眼下卻不會揭穿他們,而是要講道理的,畢竟一個曾經的狀元受到了朝廷的不公正待遇影響是很大的,現在圍觀的人群已經是群情激動。
“天有陰晴,月有圓缺,事有黑白,人有善惡,同理士人也有好壞。”趙昺沖著階下朗聲說道,人群見皇帝發言馬上安靜下來,“德祐二年,蒙元侵入江南,國土淪陷,皇室蒙難,百姓遭到屠戮。有的官員,士紳奮起反抗,不惜毀家紓難,召集義勇抗元,雖死而無悔;但也有朝廷官員和士紳叛國投敵,甘為蒙元鷹犬,以求茍安,為此他們不惜出賣昔日同僚,欺壓良善,只為自己的富貴。”
“朕在臨安淪陷前夜得以僥幸在太后的護佑下逃出京師,輾轉各地,其時有忠貞愛國之士扶皇兄為帝,組建行朝,以延續大宋國脈,抗擊蒙元,他們之中多少人為國殉難,又有多少士紳貢獻全部家財,舉族勤王。而后行朝在瓊州暫駐,彼時群敵環伺,缺醫少藥,食不果腹,隨時有覆滅之憂。但就在如此艱難之時,仍有遺落在江南的官員、名士大儒、士子數萬人先后來投。更有忠君愛國士紳不畏艱難,將籌措的到的物資糧草跨海送往行朝,幫助數十萬百姓前往瓊州。”
“這些官員、名士大儒、士子、士紳、百姓在國難之時傾盡全力復國,又殫心竭力助朕臥薪嘗膽十年,才得以收復江南,朕能不厚待他們嗎他們封爵入相、出仕做官,大家認為如何”趙昺高聲問眾人道。
“理該如此,為國為君出力,當有此報”
“陛下圣明,我朝有這些眾臣輔佐,復興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