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鄭虎臣詳細的介紹了情況。在皇帝說了計劃利用蒙元宮廷和貴族圈迷信占星術,想要利用此來進一步攪亂蒙元朝局,為來日再次北伐布局后。他便多次進宮商議,與皇帝探討制定計劃和實施方案,而這次他們所針對的并非是真金及兩個爭位的皇子,而是伯顏。
伯顏一直被趙昺視為勁敵,這不僅是因為其統兵伐宋,陷臨安,俘德祐帝、謝太后等宗室,與他有國仇家恨。還是因為這個人太厲害了,其以深略善斷著稱,智略過人,深明大義,用兵籌謀,出神入化。在帶兵、用兵、治軍方面都有值得兵家稱道之處。朝廷里的大小事情,有難辦的,他往往三言兩語就能解決,眾人皆信服。
伯顏統二十萬大軍伐宋,如統一人。成功還朝,口不言功,行囊僅有隨身衣被。海都叛亂,伯顏率軍出鎮和林。海都知伯顏用兵如神、治軍有方,自知難勝伯顏,長期觀望。后唆使鐵木兒進攻和林,被伯顏擊敗,又多次出軍偷襲,均被伯顏擊敗。此后又多次領兵平息內亂,威震大漠南北,草原諸王無不臣服。
忽必烈死后,伯顏助真金繼位,協助其鞏固了帝位。而后統兵與宋隔江對峙,修筑江防,重建城壘。若非桑哥主政,讓其轉赴西北慰軍,讓志大才疏的玉昔帖木兒經營江北,趙昺此次北伐絕非這么順利,也難以取得這么大的成果。
趙昺也知道真實的歷史上是伯顏在忽必烈死后,受顧命擁戴鐵穆耳即位,拜太傅、錄軍國重事,主持蒙元軍政。伯顏總領朝政三個月,朝廷肅靜,一如平日,可見其在朝野的威望。如今在蒙元老一輩賢臣猛將逐漸凋零,退出朝廷中心的時候,伯顏的作用已經凸顯。
當下伯顏已經回到大都,被真金委以重任,以中書左丞及樞密院使的身份參與朝政,重整軍隊,組織部署對宋作戰。有這么一個文武兼備的家伙做對手,趙昺自然不能安寢,定要設法將其出去而后快。既然在戰場暫時沒有可能,那只有借手殺人。
真金就是個病秧子,這兩年內政混亂,軍事失敗,活的十分糟心,身體很快垮掉了。而今已經是病入膏肓,茍延殘喘,根本不需要趙昺再動手。而大汗要完,皇儲未立,這就給了他們機會,可以利用皇子爭奪儲位的時機從中搞事情。
皇家無情,這已經是共識,為了爭奪帝位父子相殺,兄弟相殘皆是平常之事。而蒙元在爭奪汗位上更不會那么講究,自窩闊臺之后,汗位爭奪都十分激烈,甚至引發雙方大戰,靠戰爭來解決汗位的歸屬。蒙元現在還沒打起來,但也是明槍暗箭,你來我往,各種勢力暗中較勁。
真金受漢法影響傾向于傳位于嫡長子甘麻剌,這受到漢臣們的支持。而漢臣與蒙元朝中的傳統勢力不合是公開的秘密,尤其是在理財上分歧嚴重。傳統勢力喜歡以回回法理財,而漢人儒臣在當時多諱言財利事,對這些色目人為主的理財大臣視若仇讎,雙方爭奪幾次,可以說是各有勝負,可從整體上而言漢臣還是處于下風。
不過皇后不喜歡甘麻剌,而是喜歡鐵穆耳,并受到桑哥為首的色目人和蒙古草原傳統勢力的支持。從實力上看,他們各有父母為依仗,基本處于勢均力敵的地步。所以伯顏的態度就很重要,而他的大舅子又是中書右丞安童,那么誰爭取到伯顏的支持就會取得勝利。
趙昺要做的就是在兩方勢力間進行挑撥,使雙方都對其產生誤會,然后將其除掉。就目前來看,甘麻剌身在大都,鐵穆耳被送到臨安當人質,明顯就是真金不待見他,將他作為犧牲品送到大宋的。可這也給了趙昺機會,在他們中間不斷挑撥。
這個計劃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如何能讓鐵穆耳相信自己才是蒙元真正的大汗繼承人,而伯顏就是阻止他上位的那條惡龍;對甘麻剌那邊而言,也要他知道伯顏靠不住,與其讓他支持鐵穆耳,不如想法除掉他,免得為敵所用。
同時也要讓真金相信,伯顏想做權臣,一旦自己死了,他會更加肆無忌憚,從而威脅到自己的江上。所以只有將伯顏除掉,才能確保不會留下后患,以保證自己的兒子能順利登上汗位,做個真正的大汗,而非臺前的傀儡。
用陰謀詭計除掉一個忠臣義士,這雖然有些下作,但是趙昺覺得正是因為如此,才能夠讓自己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