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墩聽罷皇帝的話,收起了玩笑之色,心中凜然,他已經意識到陛下在下一盤大棋,而地上擺著的這些紡織器械就是這盤棋的推手。
在北伐之戰中,大宋收復了江北和兩淮大片土地,但是這里久經戰亂,人口恢復緩慢。而朝廷需要大量的人口前去重新開墾土地和鞏固邊防,為此也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除免除數年稅賦外,還住房和耕牛,發放路資,以吸引江南人口前往,但是效果不甚明顯。
誰都知道那邊閑田很多,且低價便宜,起初有人擔心那邊靠近邊界,時有戰事發生,遲疑之下不敢遷居。但隨著和議的簽訂及在沖突中宋軍連番獲勝,打消了眾人的疑慮,據傳江南一些地少人多的州縣,許多家庭開始析戶,舉家前往江北和兩淮地區,以期獲得發展,但是規模尚小,不足以填補空缺。
為此朝廷也曾多次召開廷議,商討如何遷民于江北的事情,可并沒有什么好辦法,甚至有人提出強制遷民或這遷都的計劃,但是被陛下否決了。畢竟是故土難離,江南也相對于江北要繁華許多,若是強行遷民必然會引發百姓恐慌,產生大量的逃戶,更甚者會引發民變。
去歲陛下高價收購棉花的事情在有意無意的宣傳下,已然傳遍了江南,但是朝廷以江南不宜棉花生長為由,禁止在江南種植棉花,只能選擇在江北和兩淮地區種植。隨之今年陛下降內旨命在江北的所有皇莊半數以上土地要種植棉花,并擇揚州等地修建織坊。
皇家的種種動作表明種植棉花是有利可圖之事,否則小皇帝不會投下重金,于是那些尚有余慮的人也紛紛前往江北和兩淮考察,準備租種公田,或是舉族前往。如今皇帝這兩個簡單的動作就已經引起了江南士紳們的騷動,而一旦明年棉花豐收,并織出棉布,賣出了高價,定然會讓更多的人群前往。
陳墩知道陛下對機巧之物有著令人驚嘆的天賦,不僅在帥府時期就造成了弩炮和龍船,從而幫助帥府軍以少勝多,打下了瓊州,建立了基業。而后皇帝又造出火槍、火炮,從而在戰斗中無往不利,收復了江南,又打下了江北和兩淮、川蜀。
今年遠征軍護航艦隊的亮相又震驚了世人,那高大雄偉的戰船上布滿了火炮,配備了各式船帆的快船可以迎風航行。而護送的船隊也滿載著各式的貨物前往西洋,這幾年間誰都清楚海貿換回來的皆是真金白銀,最早跟隨皇家船隊南下北上的小商隊,三兩年之間都已經暴富,成了身家幾十萬貫和上百萬貫的大商。
這群跟著皇家發了財的人定然相信陛下的眼光,他種棉花一旦發了財,讓棉布成為海貿的新產品,定然也會亦步亦趨的追隨。他們有錢,可以獲得更多的土地,給出高于朝廷的優惠從江南招募人手前往江北,這樣一來會帶動更多的人移民江北,朝廷也順理成章的化被動為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