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份奏疏是罪官張頌上奏,制誥擔心其心懷不軌,所以才駁回的”王應麟言道。
“張頌”趙昺當時審閱時就覺得這個名字耳熟,但是現下只京官就有上千,州縣地方官員萬計,他哪里都記的清楚,并沒有多想。而經其再提,猛然想起道,“此人可是前時因為施政不力,導致引發逃民潮的那個濠州知州”
“正是此人”王應麟答道。
“此人已經被罷職年余,難道當下還沒有定罪論處嗎”事情發生在北伐之時,而今班師都一年多了,趙昺有些奇怪地道。
“陛下,因為張頌乃是陛下親自處置的,臣下等不敢擅自議罪,因此此案一直未有定決”王應麟訕訕地道。
“那其怎能上書獻策呢”趙昺更為奇怪地道。
“陛下張頌當初只是待罪官員,遣送回京后待處,因而只是將其安置在驛館之中,并沒有羈押于獄中。而此次朝廷廣求滅蝗之策,想是其借機上書,加之審查不嚴,僥幸過審才得以見于御案之上”王應麟猜測道。
“呵呵”趙昺聽罷不禁苦笑不已,弄了半天導致自己的提議被駁回還是他之過了,這叫什么事情啊他每天事情多如牛毛,以為早有有司處置,早就把這件事忘到腦后了,若非此次烏龍事件根本就想不起此人了。
“陛下,臣等有罪,還請責罰”眾臣見皇帝尷尬不已,哪里敢讓他擔責,齊聲請罪道。
“罷了”趙昺擺手表示自己不再追究,緩和了下情緒道,“此奏若是排出罪官所言,不計較為蒙元慣用之法,諸位以為此策是否可行”
“臣以為若是排出偏見,實乃是治蝗良策”文天祥首先表明自己的意見道。
“臣也以為此策可行,可以作為借鑒”江璆也贊同道。
“如此而言,臣亦無異議”陸秀夫見尚書省兩位首官皆認為具有操作性,他也表示了贊同。
“臣等也無異議”王應麟與鄧光薦相視苦笑,也不再堅持。
“嗯,只要能治病的就是好藥,既然此策可行,那又何必在乎是誰頒行的”趙昺掃視一眼眾臣道,“尚書省即刻據此制定詳策,中書省初審后無異議后,即刻送門下審議,再無不妥后即刻頒布,昭告地方實施”
“臣等領命”三省各位主官馬上回答道。
“樞密司及兵部也馬上進行合議,拿出一個方案,令駐軍協助地方滅蝗,不可遲緩”趙昺又下令道。
“臣等領命”韓振和陳任翁也馬上領命道。
“當下只是蝗蟲初出地面,尚是幼蟲,翅膀未成不能遠行,正是撲殺的良機。而一旦翅膀長成,聚集成群,便會乘風遠行百里之遙,導致災情蔓延。各省部及相關有司不可怠慢,要派出得力人手前往地方協助滅蝗。御史臺也要派出干臣督導,對執行詔令不利,敷衍塞責的官員可立時削職查辦。”趙昺肅然道。
“臣等遵旨”眾臣再次施禮道
在趙昺的過問下,各省部馬上積極行動起來,三日后朝廷頒布滅蝗令,昭告災區即刻執行,不得懈怠。而派遣的官員也紛紛離京,分赴淮東和淮西災區協助和督導。而各軍在接到命令后,在保持戰備的基礎上,也遣兵協助地方滅蝗,一場轟轟烈烈的滅蝗行動及時展開。
剛松口氣的趙昺,這時又接到稟報蒙元方面派遣的使臣已經到京,向大宋方面通報真金駕崩,以皇后闊闊真監國,鐵穆耳為儲的消息。兩國間過去雖為敵國,但簽定和議后就是友邦,起碼名義上如此,按照慣例應該遣使前往吊唁。
若問本心,趙昺實在是不愿意遣使去吊唁。而事情就像前世兩個同事間平日斗得跟烏眼雞似的,可其結婚時卻給你送了喜帖。去,不僅要隨禮,還要假裝大度,心中肯定膩歪的不行;可是不去,不僅是其,同事們也會認為你小氣,且愛記仇。
但這就是政治,盡管雙方有滅國之仇,亡國之恨,親人被虜之辱,早就巴不得他早死,趙昺心里再不情不愿,可還得表現的十分同情,捏著鼻子派人前去走個過場,表達自己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