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經濟開始活躍,有人認為人心開始浮躁,總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遠夏一邊按部就班工作著,一邊籌劃著他的事業。
他從前和郁行一是從生產螺絲釘開始的。也不是沒想過做別的,比如郁行一熟悉的軸承。但生產軸承需要的設備太多太貴,他們一開始承擔不起。
正好機緣巧合在廢品回收站買到了一些淘汰掉的舊螺絲生產設備,兩人都憑著自己過硬的技術,愣是將這些設備給修得能用,又用啟動資金買了些二手設備,將整個流水線湊齊,為他們賺到了第一桶金。
遠夏當然還是愿意從熟悉的行業入手,只是,這次的也許可以定得稍微高點兒。
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到底還是吹到了紅星鋼鐵廠。
五月下旬的一天,遠夏被叫去開會,與會的都是廠里的領導干部,甚至包括每組的組長,也有一些跟遠夏差不多的黨員技術骨干。
這個會議是梁洪昌倡議的,目的是為了商議紅星廠的改革方案,希望大家暢所欲言,為廠子的改革發展建言獻策。
湯顯然不太贊同開這種擴大會議,認為工廠的命運應該幾個廠領導決定。
梁洪昌很強勢,他有點咄咄逼人“湯同志知道得最清楚,紅星廠這幾年的效益一年不如一年,再不想辦法改變,以后恐怕就只能喝西北風了。”
言下之意,就是他湯沒能力,才導致工廠越來越不景氣。
湯自然氣不過“這得問問梁洪昌同志,為什么工廠產量在逐年降低”
梁洪昌說“設備老化。有的技術已經過時,生產出來的產品達不到市場需求,賣不出去,只能停產。”
湯說“不是有設備科嗎過時的設備不能維修改造”
梁洪昌盯著湯看了一會兒,忍不住笑了起來“看來廠長很懂設備,不如你來改造吧。”
遠夏聽得也很無力,真當設備科的人是全能的,還能無中生有呢。這湯是故意氣梁洪昌的,還是真不懂
人事科長錢有富出來打圓場“兩位廠長這個問題先放一邊不討論了,大家都提提意見,該怎么提高工廠的效益吧。”
其實在遠夏看來,鋼鐵廠問題很好解決,原料不用擔心,無外乎就是做好市場定位,生產出合格的鋼鐵,再找準市場推銷出去。
鋼鐵這種粗放型產品和半成品的市場要比更細化的終端市場好拓展得多。
遠夏被梁洪昌點名發言,他說了一點自己的看法,并且還提到了承包制。
他的提議當時產生了比較熱烈的討論,但最終結果還是不了了之,不知道是人們害怕承擔風險,還是別的什么原因,總而言之沒有了下文。
廠里還是進行了一些改變,但在遠夏看來,那就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短期內可能有所成效,事實上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六月份,郁行一進行了畢業論文答辯,答辯結束后不久,他的工作分配結果也出來了留校。
這點并不出遠夏預料,運動十年,人才斷層嚴重,運動前最后一屆研究生,就算是22歲讀研,至今也年過四十。
絕大部分大學教授都須發花白,垂垂老矣,有的早已到退休的年紀,卻因為教學崗位無人接班,還在教學崗位上繼續耕耘,他們這一批老知識分子,最擔心的就是知識斷層。
郁行一是恢復高考以來越大培養出來的第一批研究生,人才稀缺,總共才十幾個,除了少數能力一般的,其余的都被留了下來。
遠夏聽到這個消息,十分替郁行一高興,也忍不住感慨,看樣子,行遠機械以后還是只有他一個人打理了。他沒法開口叫郁行一辭了學校的工作,跑來跟自己管理公司。
遠夏寫信向郁行一表達了最真摯的祝賀。
沒幾天,郁行一就過來找遠夏了。
遠夏見到他,第一句話就是“恭喜啊,我未來的郁教授。”
郁行一趕緊伸手捂住他的嘴“快別這么叫,叫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