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夏說“這兩臺我每臺給五百塊,加上這臺打頭機,一共六千怎么樣”
方主任用疑惑的眼光看著遠夏,這兩臺機器廠里都打算做廢品賣了的,按廢鐵賣,無論如何也賣不到一千塊錢,這年輕人他是真傻呢,還是他覺得能修好
遠夏笑著說“方主任,我的提議您同意不這相當于我花六千買了這臺打頭機,這兩臺您就當是送我了吧。我還得將它們托運到越城,運輸成本都要花不少。”
方主任說“我去請示一下領導吧。領導要是同意,那就可以。”
遠夏說“好,麻煩方主任了。”
方主任離開后,李寶根過來,用方言問遠夏“這兩臺機器都壞了,還買它做什么”
遠夏也用方言回他“要是能修好,就省大錢了。”
他覺得應該能修好,因為在換下這些設備之前,那些機器應該還是能工作的,哪怕是有很多毛病,至少還能用。
他是學機械出身的,還有郁行一這個專家在背后撐腰,他有把握修好,要是修好,就省錢了。沒修好,就當買打頭機價格貴一點。
最后雙方再拉扯了一下,遠夏又添了二百塊,才將這事給談妥。
不過簽合同的時候,卻只寫了六千,還囑咐遠夏不能跟任何人說,包括司紅錦。
遠夏知道,那二百應該就是方主任和那個領導吃的回扣了。
遠夏當天便付了一半貨款,剩下的等他從溫州回來提貨時再付。
對方很爽快地同意了,這很正常,金屬加工廠出貨跟買衣服鞋子不一樣,買了就能直接提走,有時候提貨得等上好長一段時間,何況這是這么大的機器。
司紅錦得知遠夏六千塊就拿下了三臺機器,朝他豎起大拇指“厲害,我以為怎么也得要上萬了。”
遠夏笑著說“那機器確實有不少毛病,不然前一批客戶早就買走了。”
“是這么回事。不過我覺得這三臺機器對你和與郁行一來說不是什么難事吧,肯定都能修好。”
“當然盡量要修好,不然這么老遠帶回去還是廢鐵,太虧了。”
買好機器,遠夏叫上李寶根乘船去了溫州。
李寶根從沒坐過船,也暈船,不過情況不算太嚴重,不像馬建軍那樣吐得膽汁都出來了。
司海波的門店已不在老地方,開到了溫州老街最繁華的百貨大樓里,門面比原來大了一倍,陳設的商品極其時尚,都是仿歐美大牌的款式。
司海波不在店里,在工廠上班,不過他早就囑咐了店員,如果遠夏來了,就帶他去工廠。
店員按照老板的吩咐,領著遠夏和李寶根打了一輛桑塔納直奔工廠。
第一次坐小汽車的李寶根被狠狠驚了一下,溫州人也太有錢了,出門居然坐小轎車。
司海波的工廠就設在溫州市區,這也算是溫州市招商引資的成績,是當地政府重點扶植的對象,短短幾個月就將工廠按照要求建好了。
遠夏去的時候,司海波正領著美國公司的駐中國代表參觀生產車間。
遠夏沒去打擾他,而是自己參觀了起來,跟原來那個小作坊相比,這個工廠簡直就是鳥槍換炮,儼然已經是一個現代化工廠了,只是規模還不算大,僅有幾百個人。
這是美國公司在大陸鞋廠的一個分廠,司海波之所以能夠爭取到這個項目,是因為美國公司的亞洲區總裁是溫州籍臺灣人,對方愿意為家鄉做點貢獻,才選擇了
這里,否則怎么會選火車都不通的溫州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