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夏說“是啊,我也是這么想的。回頭單獨問問他們好了。”
數天后,遠夏帶人收拾好東西,動身去越城參加廣交會,這次帶去的人除了秦林,還有喬明生和王時元。
有了春季展會的經驗,這次遠夏準備就要充分多了。
他們提前到了廣州,先去租了一間店面,等展會結束之后,就將這里布置成縫紉機直營店和售后維修點。
立人縫紉機廠也報名參加了這次廣交會,兩家其實是一樣的機器,但是貼牌不同。價格也商量好差不多,不能惡意競價,至于賣多賣少,各憑本事。
到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打探軍情,遠夏注意到,國產的電動縫紉機除了他們兩家,還多了一家,是上海著名的縫紉機品牌標準,倒不是上海的龍頭老大飛蝶。
同行就意味著競爭,遠夏偷偷讓人去打聽對手的價格,秦林探了情報回來,說對方定價比他們便宜了二百塊。
很顯然,這家也是進口的發動機,而不是自產的,否則價格不會這么貴。
“遠工,我們要降價嗎”秦林問。
遠夏咬咬牙“不降,但是訂購數量多可以有折扣,折扣算起來比他們低就行。”
這次恐怕沒有上次那么好賺了,對方是個大品牌,出于廣告效應,人們還是愿意選擇熟悉的品牌,只能寄希望于立人那邊,他們好歹也是個知名品牌,希望他們能夠多拿訂單。
遠夏立即跟立人那邊互通了信息,允許對方可以用折扣優惠來吸引訂單。
立人需要從自己這邊訂購零部件,所以不管賣出去多少,自己這邊都有數,能瞞報的數量有限。
果然不出所料,展會開始之后,遠夏這邊拉到的訂單明顯不如立人和標準的多。
遠夏這邊當然也有優勢,他們更早推出電動縫紉機,生產經驗要比另外兩家豐富一些,而且還有售后服務。
但在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還是打不過那兩家有名有姓的品牌。
本來遠夏以為這次能比上次賣得好,事實上還是跟上次差不多,倒是立人的銷量要好得多,由于折扣給得大,賣出去了一千五多臺。
至于標準,這家財大氣粗,備貨充足,銷售量比行遠和立人加起來都多。
遠夏知道,以后如果不能在價格上取勝,他是別想有勝算了,畢竟一個從來都沒聽過的牌子,怎么跟知名品牌比所幸的是,他還能從立人那兒分到一部分利潤。
這次遠夏只讓立人代購了一百臺發動機,也就是說,這一百臺的利潤他要分給立人三成。
不過總體來說,他還能得到一千四百多臺縫紉機的三成利潤,哪怕就算每臺只賺1000元,他也能分得四十幾萬元。
再加上自己這邊賣出的,秋季廣交會上他能賺個六七十萬,雖然遠不如預期,但商場就是這樣,你沒有明顯的優勢,就無法分得更大的蛋糕。
展會結束之后,遠夏沒有立即離開,他讓喬明生和秦林先回去,向加工廠下訂單,再將庫存的貨物運過來。自己則和王時元一起布置店面。
王時元同意在廣州駐守,除了工資,遠夏每個月還給他發放出差補貼,此外如果有銷售業績,也像業務員一樣給他發銷售提成。
說實話,這個條件,喬明生也很心動,不過他最終還是讓給了王時元,因為遠夏也說了,他現在算是技術骨干,以后廠子擴大規模,他就是技術主管。
遠夏的廠子才創辦不到兩年,就已經有了幾百萬的年銷售額,只要不瞎,就知道行遠的前景非常遠大,不會一直是個小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