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沒有合適的人選,三、六、八皇子都已成年,各有千秋,這些年請求立太子的折子堆成了山,圣上卻都置之不理。
年紀愈大,對權利的把控欲望越大,甚至為尋長生不老之法,沉迷黃白之術,將道士奉為座上賓,前年還力排眾議,設立國師一職。
沈榆雖名為隨遠侯,可其父當年乃文官之首,到了他這一代,因有從龍之功,一直掌管著儒學院,乃儒學院院首。
儒學院乃大胤特設的書院,能夠入圍春闈的學子皆要入學修習一年方可入朝為官,其學子大多成為了朝廷文臣,說起掌握著朝廷文官命脈也不為過。
如今他在朝上提出建議,恒帝想拒絕也得再三思量。
盡管他為了保平安,早已不敢提出任何同恒帝相悖的建議。
可他的存在本身,便是對恒帝的威脅。
沈明珠會被突然賜婚給趙時韞,同這些不無關系。
沈榆讓人把妻女送走,回里間換了身衣裳,一邊思索著進宮后該如何同圣上說,一邊命人將石大人請進來。
如今奪嫡之爭尚未開始,但各皇子間已暗流涌動,像工部給事中石大人已鋌而走險,提前站了隊,成為三皇子的幕僚。
沈榆將其請進來后寒暄了幾句,石大人來意是想借書,這倒是讓沈榆始料未及的。
沈榆從書房尋出了他要的孤本遞過去,石大人卻忽地問“聽聞圣上給令千金賜了婚可喜可賀,下官在此恭喜侯爺。”
沈榆霎時變了臉色,這石大人可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于是他臭著臉道“多謝石大人。”
石大人又問“不知賜的是哪位千金”
沈榆皺眉,心道我府上不就一位千金
他心里本就煩悶,這兩日里看著掌上明珠跪在那里,心疼到想了八百遍,早知道當初生個庶女,如今推出去替嫁便好了,反正圣旨只道沈家女,又沒點名道姓沈明珠。
可誰都知道他家只有這一個女兒。
“下官曾聽三皇子說起,當年夫人生過其女明珠后,在幾十里外的莊子里修養過五年,似乎還誕下一女。”石大人笑吟吟道“不知令千金如今身在何處”
“你休要”沈榆本想呵斥,可話到嘴邊忽地反應過來。
石大人這是借著三皇子的口在給他出主意啊。
“正好三皇子前段時間去那邊剿匪,聽聞當年有人在田埂上撿到了一個粉雕玉琢的女嬰,被一戶姓丁的人家撿了去。”石大人說。
沈榆立刻懂了,他蹙眉問“那女嬰如今身在何處”
“有年蝗災,餓死了不少人,丁家養不起女兒,便將其賣到了百花坊,前幾日剛及笄。”石大人笑著點到為止,“下官也只知道這么多了,祝侯爺早日找回失散多年的千金。”
“不知石大人為何幫我”沈榆問。
石大人笑笑“三皇子說,助人為樂。”
沈榆懂了,若是他用了三皇子的計策,那便是被迫站隊。
可如今
他似乎別無他法。
“不知石大人可否知道那女嬰姓名”
石大人搖頭,“只知道長得國色天香,同孟家姐妹年輕時不遑多讓。”
孟家姐妹指的是孟星琳和孟星瑯,前者是趙時韞的母親,后者被封為明馨公主,送往北狄和親,前些時日誕下麟兒,大胤喜得北狄進貢。
沈榆沉重地點頭,“謝石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