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喝光了一壺茶,還不見周知過來,陳原禮心急,正要安排身邊侍衛去周家看一看,就見一個小廝模樣的半大孩子,帶著一頭一身的雪,哭喪著臉進來了。
陳原禮見過周知一面,認出這是周知身邊的小廝,忙問出了什么事。
小廝苦著臉說“兩位公爺,我家郎君出了門沒多遠就碰到當街打架的,他隨口勸了兩句,就就被人給打了”
陳原禮與司空對視一眼,心里都覺得此事未免太巧了。
司空忙問他,“周郎君現在在哪里”
“送回家了,”小廝繼續苦著臉匯報,“家里請了廣仁堂的大夫去醫治。我家郎君讓我跟兩位公爺說一聲,他他幫不上公爺的忙了”
這話一說出口,司空和陳原禮就都猜到周知的這一頓打挨得怕是有些緣由。
倘若只是意外事件,他們這會兒去周家詢問也是一樣的,但周知卻讓人傳話說不好再幫忙。這里面要表達的意思可就多了。
話說的這般明白,陳原禮和司空也不好找上門去給人添堵。
打發周知的小廝回去之后,司空問陳原禮,“你是怎么找上周知的”
陳原禮微微抿了抿嘴,司空對他的小習性已有所了解,知道他這樣就是心中發怒了,“西京城除了國子監,大大小小的書院也有不少。臨江書院,你聽說過吧”
司空忙說“知道,知道。出了城東的安平門,再往東,就在桃花鎮上,是吧”
陳原禮點點頭。
桃花鎮距離西京城還有幾十里路,因為臨著桃花江,風景極佳。前朝時有幾位讀書人在此隱居,合伙辦了個書院。本來只是個不咋起眼的小書院,里面幾位先生也都是沒什么名氣的落第舉子,沒想到神宗遷都之后的第一科榜眼,就是出自這所書院。
自此,臨江書院名聲大噪。
像司空這樣對歷史不大熟悉的人也知道在宋代以前,商人子弟是不可以參加科舉的。而本朝商業繁榮,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科舉制度也對商人子弟放寬,像桑家、周家這樣的大商家,族中子弟也多會送去書院讀書。
對他們來說,臨江書院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遠在西京城外,沒有繁華鬧市里那些吃喝玩樂的場所,周圍只有山水風景,是個清清靜靜讀書的好地方。
“桑家大郎,以前也是在臨江書院里念書,還考過了州試,有了舉人的功名。”陳原禮說“我就是從他那里聽說周家小郎君是桑二郎和馬小郎的同窗,所以才上門去詢問。周小郎當時不得閑,便與我約了今日來見面。”
司空的關注點又歪了一下,“你見過桑大郎了”
陳原禮點頭,“見了,不咋愛說話,他說他弟弟桑二郎跟馬小郎是一丘之貉。”
兩個人交換了一個你知我知的眼神,心里想的都是桑家兩位郎君不和的傳聞果然不是空穴來風吶。
陳原禮本來憋著一肚子火氣,跟司空聊了兩句,那股火氣又平復了,他跟司空商量,“你說,我這會兒去周家”
司空搖搖頭,“不是周家的問題,咱們這是被人盯上了。”
“馬家”
“馬家應該還不知道被我們盯上了。”司空抬手按在了陳原禮的手臂上,“我倒是想跟大人建議一下,是該提審桑二郎的時候了。”
提審桑二郎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
這一天西京城里很多大戶人家都施粥,虞國公府也準備了米糧送去城外的寺廟,并在啟順門附近設了粥棚施粥。
作為鳳隨的屬下,司空也吃到了內院老夫人讓人送過來的臘八粥。
哪怕算上前世的經歷,這也是司空吃過的最為講究的一餐臘八粥。不但米粒晶瑩,里面各種豆子更是熬得滑軟香糯,據說還添加了一些驅寒健身的藥材有幾樣材料,司空聽都沒有聽說過。
不愧是大戶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