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兩銀子白白交出去,那是養肥了敵人。花在自己的軍備上,是壯大自己的兵力,這如何能相提并論
童銘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樣,“關鍵就是國庫不豐,朝廷快要支付不起軍備的費用了所以丞相一派才會提出,舍出小錢,換來邊關安穩,咱們才好發展民生”
薛承恩沉吟不語。
童銘又說“老薛你在邊關也守了這么些年了,每天喝風吞沙子的,自己辛苦不說,兒女也都養在邊關,長這么大就沒享過什么福。以后孫輩也生在邊關,長在邊關,你以前還說想升官,升官了,就能讓兒子進國子監讀書”
不管薛承恩怎么反感童銘之前說的那些話,這一句牽扯到兒女前途的話,卻真有些砸中了他的心尖尖。
邊城也有書院,都是把遼人趕走之后,官府張羅建起來的,里面的先生也都只是普通讀書人,這幾年邊城的讀書人比原來多了些,也有人參加朝廷的科舉,但北地文風不盛,科舉上并沒有太好的成績。
薛承恩沒忍住,嘆了口氣,“會好的。這些情況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只要邊關始終保持安定,文化、商業都會發展起來的,說不定也會有大儒來這里辦學,有戲班子來這里表演
這些變化,都是需要時間的。
鳳隨聽到童銘問了一句,“老薛,你說實話,你在邊城熬了半輩子,想不想換到南邊去當差比如,江寧節度使同樣是帶兵,守護一方”
鳳隨抬起手輕手輕腳地闔上了銅管。
鄒先生看看他,大約也能猜到他為什么不想往下聽了。
他已經知道了對方給薛承恩開出的價碼,不論薛承恩是否會動搖,或者最終會怎樣選擇,這些都不是由鳳家來決定的。
兩個人從小屋的后門走了出來,這里正對著書房的后院,院門口薛承恩的書童正守在那里,見他們出來,規規矩矩的行個禮,也不多說什么,直接帶著他們穿過后院,從側門出了薛府。
初春時節,涿州城里仍是一片蕭條氣象。
鳳隨一路過來,就見街道兩側的店鋪將近三分之一兒都還是關著門的。不過路邊的食攤倒還熱鬧。
鳳隨就拉著鄒先生在面攤上坐了下來,要了兩大碗羊肉面,天冷的時候,吃這樣熱騰騰的面食最是適意。
面條很快送了上來,鳳隨挑起一筷子嘗了嘗,面條勁道,湯也熬得入味兒,尤其天冷,掌柜又拿茱萸調了味兒,又香又辣,喝一口,全身上下都暖和起來了。
鳳隨就沖著面攤后面的小掌柜比劃了一個大拇指。
掌柜是個二十來歲的壯實漢子,看得一樂。
鄒先生就笑著問他,“小老板是涿州人”
掌柜笑著搖頭,“小的老家在密州。兩年前才過來投親的。”
鄒先生就樂了,“來這里投親可挺遠吶。”
“沒別的親戚啦,只剩下一個舅舅。他以前跟著商隊來這邊,后來受了傷,就在這里留了下來”掌柜有些惆悵地搖了搖頭,臉上又很快浮起了笑容,“小的跟舅舅都懂種地,官府也發了糧種,以后我們也有自己的田地了。”
鳳隨和鄒先生被他臉上的笑容所感染,也不由自主的微笑了起來。
鄒先生問他,“你覺得這里好不好”
掌柜的想了想,“小的覺得好。雖然外面一直打仗,但咱們這里都是安安穩穩的。而且官老爺還有軍爺們也不欺負人,日子比老家那會兒過得舒服。”
鳳隨點點頭,這倒是真的。薛承恩家境不好,年少時吃過不少苦,所以他帶兵之后律下極嚴,行軍打仗,所經之處從不擾民。
鳳云鶴帶出來的兵,在北地的名聲都很好。
鳳隨心里因為薛承恩和童銘而泛起的波瀾,在這一碗香噴噴的羊肉面下肚之后,竟然也煙消云散了。
夠了,他想。
這世界上哪有什么事,是所有的人都贊成的呢有人知道他們在做什么,也理解他們在做的事,而他們所做的一切,也為許多人帶來安穩的生活。
這就夠了。
作者有話要說
明公乃欲窮兵黷武
出自北夢瑣言,講唐五代到宋初的一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