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縣是個小地方。
想當年,順州、燕州,甚至再靠近南邊的瀛洲、莫州都還在大遼版圖之內的時候,這里就是一個十分不起眼的中轉站。周圍的檀、順兩州都有重兵把守,于是,林泉只需要默默無聞的安穩著就好。
很多大商家就是看中了林泉的安穩和地利之便,特意將商號開在這里以做中轉之用。這些走南闖北的商隊仿佛流通的血液,給林泉帶來了旺盛的生機。
林泉縣令李嘉禾帶著小書童從林泉縣最寬闊的泉水街上走過的時候,心里不無遺憾的想起了這個小小的縣城往昔的盛景。
那個時候,走在林泉的大街上,只覺得街道擁擠,做生意的攤販幾乎將街道都擠滿了。走到哪里都是商販的叫賣聲、討價還價的聲音,以及行人們的笑語喧嘩。
那種繁華熱鬧的景象會讓人覺得,這座小小縣城的興旺與繁榮是會一直一直延續下去的。
然而不過短短數年,泉水街上就不再有挨挨擠擠的攤販,街道兩旁的商鋪也空了一大半兒,剩下的店鋪就算仍舊照常開張,卻也沒什么生意了商人們最是奸猾,一旦嗅到風向不對,他們立即會卷著自己的財富,遠遠離開這個地方。
李嘉禾為了鼓勵這些商販們照常開門做生意,已經再一次將稅賦下調了。但這種調整似乎并沒有起到什么作用。因為城門緊閉,林泉縣城已經沒有商販和游客來往了,只靠本縣有數的居民,實在難以拉動不停倒退的商業狀況。
沒有生意可做,街市上就難免會呈現出蕭條的景象來。而城門緊閉,里長、戶長出面將城中的壯丁編成巡邏小隊,這種情況又加劇了普通居民的惶恐情緒。
但外面局勢緊張,李嘉禾也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大開城門,強裝出一副平安無事的假象。想來想去,也只能讓手下主薄每日寫一些安撫百姓的告示,貼在街口讓人念給百姓聽這一招還是跟鳳家軍學來的。
聽說鳳家軍占領了順州和薊州之后,就是這般每日讓人用契丹、漢兩種語言輪番宣讀告示,安撫民心。
不過李嘉禾卻覺得這種法子好像也沒有起到什么作用,縣城里惶惶不安的氣氛并沒有因此就有所改變。
難道是文書寫的不夠好
或者是宣讀文書的人不夠和善
李嘉禾一路思索著,順著泉水街走到了南城門。
城門自然是緊緊關閉著,城門上下有身著鎧甲的衛兵輪番巡邏,遼國的大旗在城墻上方獵獵招展,戰意凜然。
李嘉禾的精神也為之一振。
城門守衛早就認出了縣令,意思意思的看了一下他的腰牌,正要將人放過去。就聽李嘉禾身后的書童“咦”了一聲,訝聲說道“那是誰在放風箏”
李嘉禾抬頭,就見城墻上方,高遠的天空上,幾只燕子風箏悠然地飄動。
城門守衛將李嘉禾的腰牌遞回來,笑著說“大約就是附近山里的村民吧。他們漢人花樣多得很,聽說誰家里有病人,就要裁了風箏來放,說是可以將病根一起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