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童“哦”了一聲,或許是覺得自己有些少見多怪了,他小聲嘀咕了一句,“以前也沒見有人放這個。”
林泉縣里也是宋遼混居,但居民在一起生活的久了,生活習慣方面也會逐漸同化,進而衍生出一些不遼不漢的習俗來,反而將本國的一些習俗都淡忘了。
李嘉禾皺起眉頭,有些疑惑地望著天空中悠然飄動的風箏,也不知是不是他心中多疑,總覺得哪里有些不對。
他收了腰牌,帶著書童走上城墻。
這里視野開闊,看的更加清楚。李嘉禾順著城墻慢慢朝著西城門的方向走,果然看見城外正有人在放風箏。
西城門外的山腳下有一條河,河面只有丈余寬,冬日水淺,騎馬過河,河水也只能沒到馬兒的小腿位置。
此時此刻,河對岸,山腳下,幾個農夫打扮的男子正帶著幾個小孩子在空地上放風箏,旁邊還有兩條大黃狗跟著跳來跳去。
稍遠一些的地方,還有一堆黑灰,像是燒過紙。
李嘉禾是知道一些漢人的習俗的,知道他們這樣燒紙就是祭奠家中死者的意思。但祭奠的方式中到底有沒有放風箏這一項,他也說不好了。畢竟對于漢人的習俗,他也是一知半解。
李嘉禾站在城墻上方遠遠打量這一幕。這幾個人的裝扮都是普普通通的樣子,身邊還帶著孩子和狗,應該都是附近山里的村民。
李嘉禾到林泉做官之初,也曾經走訪過附近的山村,了解他們生活的情況,他對他們的著裝,形貌特征還有一些印象。
但在他的印象中,這些山民的生活是比較閉塞的,除非下山買賣一些農產品或者野物,他們輕易不會出山。像這般特意帶著孩子下山來搞祭奠活動,更是從未有過的事。
若說是宋人派出的細作,李嘉禾又覺得不大像,他們應該不會派這么小的孩子。小孩子的情緒不易受控制,再說孩子的閱歷眼界都有限,就算看到什么也難以盡數表述。
而且隔著一條河,他們所在的位置又遠,根本看不清楚城墻上方的巡邏兵,只是放幾只風箏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李嘉禾這樣說服自己,但他心里仍有些不安。
他把城樓上巡邏的小隊長喊了過來,問他以前有沒有過類似的情況,結果小隊長告訴他,這兩天東山西山都有人燒紙放風箏,因為人數還不少,所以他們才會覺得這大約又是漢人們的什么特殊的習俗。
沒有發現什么特異之處,李嘉禾也只能放話先觀察兩天。同時又囑咐縣城的各個里長、戶長,向居民們打聽有沒有聽說過附近有類似的祭祀活動。
兩三天過去,消息沒有打聽出什么來,但放風箏的人卻都不見了。而遠處大宋的軍隊也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動靜。
李嘉禾這才稍稍放下心來。
大宋的軍營中,靠近內營的一處寬敞的營房里,屠老正帶著連云城和幾個小徒弟在反復調整老鷹風箏的爪鉤。